摘 要 2018年10月28日,騰訊視頻獨播網綜《心動的信號》正式收官。這一節目自開播以來就深受觀眾的喜愛,而節目形式上的創新,也為國內婚戀真人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針對《心動的信號》的一些特點進行討論和分析,尋找節目不同于其他婚戀真人秀的特點,并結合《心動的信號》的成功經驗,對婚戀真人秀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真人秀;婚戀節目;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1-0144-02
2018年10月28日,騰訊視頻獨播網綜《心動的信號》正式收官。截至10月31日,根據騰訊視頻平臺數據,《心動的信號》前臺總播放量已突破8億次。《心動的信號》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唯眾傳媒聯合制作。作為國內首檔都市男女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節目,《心動的信號》突破了傳統素人婚戀真人秀的節目形式,加入了明星嘉賓組成的心動偵探團,將戀愛社交與推理相結合,自開播以來就深受觀眾的喜愛。而這一節目形式的創新,也為國內婚戀真人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國內婚戀真人秀發展概要
我國婚戀真人秀,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山西電視臺的《電視紅娘》。1998年,上海電視臺的《相約星期六》和湖南衛視的《玫瑰之約》打破以往婚戀節目的傳統“征婚模式”,采用現場交友的新形式,全新的節目形式收獲大量觀眾,將婚戀真人秀節目的熱度推至高潮。但電視行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地豐富了觀眾們的娛樂生活,《玫瑰之約》一類的婚戀真人秀最終也失去了生命力。直到2010年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播出,婚戀節目才再次引起了廣大電視觀眾的興趣。
2015年,婚戀真人秀又迎來了新的高潮。這一時期的婚戀真人秀,節目拍攝從室內轉到了室外,節目嘉賓從素人變成了明星,節目形式也不斷創新,還延伸出了明星之間相親、明星與素人相親,明星夫妻檔等多種形式。與以往婚戀真人秀最大的不同在于,這一節目形式自帶“明星光環”,受關注度比素人節目要高出許多,也滿足了許多受眾的窺私心理。
但這幾年真人秀節目類型不斷豐富,在各類新節目和網絡綜藝的沖擊下,婚戀真人秀的熱度一再消減,2018年明星夫妻的真人秀僅有《妻子的浪漫旅行》《幸福三重奏》和《愛的時差》,而《心動的信號》則是今年唯一全新的素人婚戀真人秀節目。
2 《心動的信號》節目分析
1)“明星+素人”的反套路模式。《心動的信號》中“明星+素人”的反套路模式,讓明星和素人之間完全沒有接觸,但合理的共存于節目之中。素人男女同住一起成為室友,互相了解產生感情,而明星則作為明星觀察員,負責場外觀察并推理素人之間的感情關系。
一直以來,素人綜藝都存在一個問題,即關注度始終難以和明星綜藝相比,也曾有真人秀節目嘗試讓明星和素人相親,但觀眾往往認為明星和素人之間難以產生真正的情感關系,從而認為這一類節目缺乏真實性。并且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明星和素人之間的互動。而《心動的信號》一反舊套路,不僅解決了素人綜藝關注度較低的問題,素人們鏡頭前毫不做作的真實反應也滿足了觀眾對于真人秀真實性的要求。
2)定位明確的嘉賓屬性。《心動的信號》中一共有七位明星觀察員和八位素人嘉賓。這八位嘉賓的職業涵蓋了金融公司白領、英語老師、話劇表演學生、舞蹈老師、創業公司老板、賽車手和模特。嘉賓們的性格更是各不相同,有的知性大方,有的呆萌可愛,有的成熟穩重。可以看出節目組十分重視素人嘉賓的選擇和搭配,嘉賓之間差異越大,覆蓋面越廣,就能讓更多觀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形成共鳴。
七位明星觀察員中則包含了演員、綜藝明星、流行偶像、心理專家,年齡上更是有20歲的跨度,且更重要的是每位明星觀察員的情感經歷各不相同,在推理嘉賓們的感情線時,由于各自經歷的不同往往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個年齡層的嘉賓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受眾,鮮明的人設定位,更增加了節目推理環節的懸念和可看性。
不論是明星觀察員的人設定位,還是素人嘉賓的性格特點都十分鮮明。素人嘉賓們的情感互動,和明星觀察員們各自戀愛觀念的相互碰撞,都為節目增色不少。
3)“CP+戀愛社交”為核心的節目看點。婚戀真人秀中節目的核心看點,永遠是嘉賓之間的情感關系。《心動的信號》屬于以戀愛交友為中心的節目,但以往這一類節目往往在初期就完成了嘉賓配對。而《心動的信號》其新穎之處在于,沒有事先配對,且規定節目拍攝結束之前不可以確定戀愛關系。這樣的節目規則讓嘉賓之間的戀愛關系更加令人期待,嘉賓之間強烈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曖昧不清的關系,更是激發了觀眾強烈的“八卦心”,每一次節目播出,社交平臺上就會涌現出大量對節目中多對CP的討論。
除了嘉賓之間的CP作為看點,明星觀察員在對嘉賓們的行為和關系進行推理分析時,提出的各種戀愛觀念和社交技巧,不僅能夠引起觀眾的熱議,更能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聯想到自己的情感經歷和戀愛觀,進一步提高觀眾的參與度和節目的話題度。最后一期節目中,節目組設置的觀眾投票問題,如“你會選擇讓你最初心動的人么?”不僅吸引了許多觀眾投票表態,節目播出后相關話題更是火速登上微博熱搜。
《心動的信號》以“CP+戀愛社交”為核心的節目看點,充分抓住了年輕觀眾的痛點,不斷提高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的參與感和代入感。
4)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在每一期節目進行和結束的時候設置懸念,是保持觀眾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心動的信號》將“懸念”這一點充分發揮,直接作為節目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即節目中的“心動推理”。通過明星觀察員互相討論猜測嘉賓感情線的形式,有意識地調起觀眾的好奇心,并引導觀眾參與節目討論,提高節目的話題度。
3 婚戀類真人秀發展的啟示
1)從年輕觀眾的角度輸出戀愛觀,增強情感共鳴。以前的婚戀真人秀,主要在電視平臺播出,觀眾的多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但《心動的信號》這一類的網絡綜藝,其主要受眾則是在網絡上掌握了充分話語權的年輕人。《心動的信號》也在節目中倡導了自由、平等、不以結婚為目的的,單純的戀愛觀,很符合當下年輕人對于戀愛的觀念和需求。這樣從年輕觀眾的角度出發,輸出符合他們價值觀的戀愛觀念,更能夠增強受眾與節目的情感共鳴,達到更好的節目宣傳效果,
2)打造“明星化”素人增強節目話題性。《心動的信號》節目中,八位素人嘉賓都從鮮有人知的大眾,一躍變成了備受矚目的“明星”,有的嘉賓新浪微博粉絲數更是接近百萬,部分嘉賓節目外相約出行等行為也能登上熱搜。可以說這些素人嘉賓在節目播出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明星化”,收獲了大量粉絲,且私生活也受到了公眾的關注。素人嘉賓能夠獲得大量觀眾的喜愛,能夠反過來在節目播出后繼續為節目提供話題熱度,從而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因此對于婚戀真人秀或其他形式的素人真人秀來說,選擇優質的素人嘉賓,并將素人嘉賓“明星化”,不僅能夠獲得更好的節目效果,也能夠增強節目的話題性,延長節目的生命。
3)將婚戀關系中的特質與其他形式節目相結合。迄今為止的婚戀真人秀中,大多將婚戀與美食、旅行等綜藝形式相結合,《心動的信號》則是將戀愛與推理相結合,是婚戀真人秀的新的嘗試。《心動的信號》實質上是抓住了戀愛中的不確定性這一特質,并與推理相結合,放大觀眾對于不確定關系的好奇心。這種抓住婚戀關系本質中的特點,將其放大并與相應的節目類型相結合的新形式,正是《心動的信號》在今年得以突出重圍,播放口碑雙豐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結束語
綜藝節目發展至今,市場日趨成熟,節目類型也越來越豐富,婚戀真人秀作為其中一個分支,要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深度挖掘婚戀關系中可作為看點的特質和內容,為受眾提供新鮮的觀看體驗,并不斷創新節目形式,才能真正做到被大眾所認可。
參考文獻
[1]王春艷,張煜晨.湖北衛視真人秀節目《如果愛》第三季中的素人元素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7,3(12):155-157.
[2]鄧博潔.新媒體時代婚戀節目發展新態勢探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7.
[3]王穎.明星戀愛真人秀:彌合真實與虛構的邊界——以《我們相愛吧》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0):122,134.
[4]杜勇清.文化語境下電視婚戀交友真人秀興起原因淺析[J].今傳媒,2016,24(2):119-120.
[5]章小雨.中國婚戀類真人秀新視角[J].西部廣播電視,2016(3):99-101.
作者簡介:王楚慧,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傳播學廣播電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