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陸芹
摘 要:新課改要求我們的課堂應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時刻體現對學生們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到學科教學中,重視課堂的交流與合作,這是構建課堂新生態(tài)的基礎。本文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從如今課堂“合作學習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有效運用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這個兩個角度,談談怎樣讓我們農村的思品課堂綻放光彩。
關鍵詞: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合作學習;現狀;有效運用
在思品課的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指導與要求,能更好地使學習成為一種合作關系,通過人際交往而進行的社會活動過程,它更有利于學生社會性的發(fā)展,即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社會參與”的能力。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在與老和其他學生的交流中提高了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但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在教學理念并不先進、師資配備并不齊全的農村,合作學習在思品課堂中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成為課堂的“雞肋”。那作為農村思品課堂的一線教師,又該如何解決?
一、農村思品課堂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只是一場“表演”,流于形式。在思品課堂中,往往把合作學習當做是一場活躍課堂氛圍的表演,只要氣氛好了就對了,教師缺少對合作學習本質的認識和組織技能。簡單把合作學習等同于小組學習,分組的方式簡單粗暴,沒有事先做好準備,一般以座位周圍的4—6人為一組,沒有考慮到組內學生在知識基礎、認知水平、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差異,造成有的組學習目標達成度高,有的組根本難以展開。另外,在合作的內容上,設計活動較為隨意,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步驟,有時只是為了討論而討論,使得學生只知道老師讓我們相互交流,卻并不了解討論的步驟和目的,部分自制力差的學生就會把課堂淪為聊天室,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
(二)合作學習分工不明確,參與不均衡,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在對學生的了解中,有很多同學都表示自己是被動或者只有偶爾參與合作學習,對此的興趣并不大,由此看出教師在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存在誤區(qū)。在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以為只要把小組分好就可以,學生就會自己安排任務,完成定下的學習目標,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在觀摩課堂中,你會發(fā)現學生做什么事情都有,有的在高談闊論、有的奮筆疾書、有的只聽不說、有的兩眼發(fā)呆,成績好的掌握主動權,中等生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后等生一言不發(fā)或者談論八卦。
(三)合作問題缺乏討論的價值。問題的討論應該有其內在的意義,不然討論就變得毫無意義,沒有必要探究的問題不需要過多占用課堂寶貴的時間,例如,某老師在《公民人身權利》這個復習章節(jié)中,讓學生小組探究“公民都有哪些人身權利及其地位?”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探究的意義,哪些權利及其各自的地位在教材中原原本本寫著。如此展開的合作只是走走形式,對提高學生能力完全沒有幫助。
二、農村思品課堂“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探究
探索適合思品課堂的合作學習模式,在新課改的今天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在此門學科薄弱的農村中學。成功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給學生提供多方面的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還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一)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加強對小組長培訓。合理有效的分組對學生的成績提高幫助很大。教師可以在每個學期開學以后,以知識成績?yōu)榛A,考慮到每個學生在思維、表達、個性等方面的特點,將學生分為優(yōu)秀、中等、后進三個等級,分組實施“優(yōu)差互交”原則,確保各個小組學習成員能力基本一致,避免不公平。實施“優(yōu)差互交”,可以促進同伴的相互指導,成績好的學生通過向其他同伴講解內容,增強自身的能力;
(二)設計合作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需要。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興趣,又能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功能的探究問題。探究的問題可以是值得爭辯的,例如在八年級《消費者權益》中,教師可以出示熱點新聞:北京張某坐空調公交車,司機拒絕開空調,張某要求公交公司退還1元的空調費,并將公交公司告上法庭。讓學生探究“作為一名消費者,為1元錢打官司值得嗎?”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質疑、爭辯,對學習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形成組內成員相互依賴的氛圍。合作學習還需要組內每位成員都參與其中,明確自己的任務和職稱,以達到學習的目的和有效效果。教師可以指導組長,按資料收集、討論記錄、歸納總結、成果展示等分工安排組員學習任務。每節(jié)課可以依次輪換不同分工,以盡可能鍛煉組員分析、歸納、表述等各種能力。
總之,思品課堂教學必須聚焦核心素養(yǎng),把“學科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yōu)榫劢埂皩W科核心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大力推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變,真正“以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匠心獨運,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去粉飾、表真情、除平淡、顯生機,真正使思品課堂體現出以核心素養(yǎng)為統攝,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全面地發(fā)展,更充分地發(fā)揮課程的育人價值。小組合作學習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探索方向,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得教學相長、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課教學[J].北京師范大學主辦,2012.10
[2]中學政治教學參考[J].陜西師范大學主辦,2012.10
[3]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