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文干
摘 要:本文以更好的落實新課標要求為出發點,從四個方面淺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和觀點。
關鍵詞:新課標;閱讀中學習;科學運用教材;學情;以學定教;科學評價學生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在牢牢把握教學任務前提下,準確認識其本質,科學確立教學目標,正確解讀運用教材,恰當地對學生評價,實現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到“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轉變,切實落實新課標要求,使學生感言得意,文藝兼得。
一、準確把握閱讀教學的本質——留住其根
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要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中學到什么呢?
首先,要學習做人。即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樹立民族自信心,愛國守法、與時俱進;樹立為大眾服務的思想,心中有他人,誠實守信;能經受挫折、意志堅強,能吃苦自立;能夠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二是習得方法,培養能力。如各種形式的讀的方法,包括不同文體的讀寫、修改方法,以及根據需要搜集信息材料的初步方法。這些品質、方法并非是教師直接灌輸給學生的,而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為學生提供幫助、發展學生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習得的,也是學生在咬文嚼字中把自己的思考、想象、創造結合起來形成的語文能力。
其三,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興趣是關乎學生終生學習、成為愛學習的人的重要條件。教師要言傳身教,除自身熱愛閱讀外,還要將語文課講得有意思、好玩點兒,充分發揮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達到讓學生讀文章時讀你一千遍也不厭,不斷地使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獲得新的享受,最終嘗到閱讀的美味,從而帶動學生愛讀書、愛學習。
二、科學確定閱讀教學的內容——內容為上
在把握閱讀教學的總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準確把握閱讀教學的階段性目標,做到目標在胸,有的放矢,不拔高,不縮水。怎樣根據學情去達到這個目標呢?關鍵還是要確定用什么教,即科學的把握和理解教材,進而設計教學內容。
(一)從宏觀上透視教材,把握教材結構特點。弄清每段、每冊教材的知識點,正確理解訓練組,單元結構的導助學系統,選文系統,練習鞏固系統。正確把握選文的主要功能,重點積累篇要精讀成誦,學習其方法;例文篇要抓其特點,運用方法;鞏固篇要鼓勵自學,鞏固學習目標。
(二)從微觀上讀透教材。首先,教師要正確深入地解課文,恰當地取舍內容,樹立教學內容最為上的觀點。要避免膚淺地理解課文,教得臃腫盲目,偏離重點,偏離主題,如《去年的樹》的主題是環境保護呢?還是鳥樹情深呢?當然是前者,反之就會偏離主題;《橋》這類較短的重點的課文,要拓展內容達到教“長”;《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類較長的課文要疏枝刪蔓、抓住訓練重點達到教“短”。由此可見深刻理解教材的重要性。
第二,抓住課文的文體特質,學習其語言規律與特色表達。教材的選文題材包含記敘文、散文、詩歌、童話、古詩、寓言、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它們在教材中各自具有本身的特質,擔任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如《橋》這篇課文用簡練的語言突出人物特點,在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突出主題方面的表達方法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學習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技巧,體會運用特色語言表達帶來的精彩。
第三,教師要放棄功利與浮躁,深入研究教材,以學生的身份細讀教材,放松心態,從研讀中獲得自然的心理體驗和感受。如《桂林山水》中“這樣的水圍繞著這樣的山……”“這樣的”這個詞中就包含著作者對獨特的桂林山水難以言表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第四,和作者對話,傾聽文本的心靈之響。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天冷極了……”,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嚴寒中的小女孩傾注了怎樣的感情,學生自己對那樣的寒冷又有怎樣的體會。
第五,尋覓教材亮點,抓住教材中的讀寫結合點,以讀為主,讀中學寫。要在教材中巧妙地找到一些讀寫結合點,新穎別致地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使學生容易寫、樂于寫,調動學生的習作愿望,遷移運用所學的寫作方法,來達到讀中學寫的目的。
三、基于學情,以學定教——尊重學生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要求,把握學生學情,準確找到學生學習的起點,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有效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避免確立偏高或偏低的教學目標。
第二,重視預設,注重生成。在教學中克服“走教案”現象,克服用教法困住教學內容、用教學設計流程困住學生的雙重扭曲現象,克服用多媒體圖解文本忽視學生整體感受文本的現象。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課。
當然,在閱讀教學中還要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幫助學生整合閱讀中的問題,找準主線,從整體上把握文本,避免偏重放手讓學生自學而學“散”,提倡先讓學生自學質疑,然后整合提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如《詹天佑》的教學可抓住“為什么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一大問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重視學生的自學,合作學習,少分析,多指導,視學生學情做好必要的畫龍點睛式的點撥,避免教師包辦代替。
四、順學而導,科學評價——成就學生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在學習興趣、情感態度方面的評價要求,克服教師的一統觀點、一廂情愿。要從學會、會學、想學三方面全面客觀、公平公正地對學生作出評價,好的肯定,缺點指出。要用親切的、學生能接受的語言跟學生交流問題,傾聽學生心聲,使學生“樂在其中”,使特長、個性、智慧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