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黃河路小學 青海西寧 810000)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在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同,并且成為了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指導思想。從小學美術教育的自身情況來看,其一方面要響應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內容,以更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服好務,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個人化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出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1]
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美術教育難以受到學校、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其逐漸淪為了邊緣學科,這直接導致小學美術教育的作用難以得到發揮。在老師“教”方面,部分美術老師經過長期的教學工作,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教學方法和風格,其滿足于教學現狀,注重對繪畫技巧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使得小學美術教育與新課改的各項要求不相適應,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學生“學”方面,部分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對老師和課本的依賴性較強,并且將美術學習看做一種任務和負擔,一旦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就無所適從。在師生關系方面,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其只能緊跟老師的教學思路走,長此以往必將限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
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個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對客觀事物的個性化了解;第二,對美術作品的獨到看法和見解;第三,能夠把自身的思想和觀念通過美術作品的形式表達出來。而想要達到上述三個方面的效果,就需要給學生構建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氛圍,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大膽表達自身的看法,以展現出自己的個性。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對師生關系的構建,營造出一個溫馨和諧的交流環境。從人格角度來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具備等級之間的差異,師生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了解,而不是主導與依附的關系,老師能夠對學生的觀點和意見進行充分了解,并且涉及到學生方面的教學工作都應該是透明的。
小學美術教學大多設置有教學示范的環節,其不僅是老師展現美術功底和發揮自身魅力的機會,而且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繪畫技巧以及啟發學生思維的環節。而傳統美術教育多為老師繪畫,學生臨摹,學生的作業都是統一布置的,缺乏個性的體現,同時也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這就需要做好老師的示范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的示范環節,通過學生的繪畫成果來真實反饋教學效果,而且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3]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就需要老師做一個有心人,抓住課堂中的時機來對學生進行激勵,以促進其個性化得以持續發揮。比如,在作品的欣賞環節,老師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調每個學生個體的意見和看法。老師在進行點評時,要注重對學生的認同,并對提出不同觀念的學生予以鼓勵和肯定,讓學生愿學、樂學。在繪畫環節,老師可以在進行必要的指導后,讓學生自己去練習,給予學生展望自我的機會,對繪畫優異的學生,老師還可以讓其講解自身的方法和技巧,以供廣大學生學習和參考。另外,老師還要在課堂上兼顧其他反應遲鈍的學生的自尊心,通過對這部分學生的肯定和表揚來讓其體會到成功的感覺,也讓這部分學生能夠擁有展示自我的機會。[4]
學生在享受繪畫后的喜悅感時,往往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同。比如,部分學生的作品富有特色,老師和學生一目了然,而有些學生的作品則難以琢磨和理解,這就需要學生自身來進行分析和講解。因此,這就需要老師運用人性化的作品評價方式,老師可以先安排學生進行作品的自講,比如運用“你覺得自己的作品哪里比較特殊”、“作品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等語句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然后,老師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評價語言要避免結果式的分析,注重學生在繪畫中的表現和付出。最后,評價語言可以從賞識、啟發和激勵這三方面出發,通過語言藝術的魅力來讓學生獲得自信心。
自新課改明確提出“尊重和保護學生個性發展”觀念以來,小學美術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了學生個性化發展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之間的關系,并嘗試通過教學環境和師生關系的改善來為學生提供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敢于表現自我,善于發揚個性。因此,小學美術老師需要響應新課改的要求,不斷優化教學思路和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