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邢臺市新光幼兒園 孫雙英
完成益智區的活動內容需要幼兒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知識經驗。新學期班級材料調整前,教師應該對新學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做一個梳理,包括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主題教學活動的需要、幼兒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能力和生活經驗、可能會對什么感興趣等,做一些預設?;顒訁^環節之始,可以留出一定的空間,伴隨幼兒經驗和能力的提升,伴隨主題實施的變化,不斷調整,而不是一勞永逸的。
剛剛進入升班階段,我們可以讓區域材料“承上取下”活起來——既繼承上一屆大班的區域材料,同時也關注本班幼兒在中班益智區喜歡玩的玩具有哪些,吸取其有發展價值的部分,適當添加、刪減或者組合等,讓材料發揮新的價值來吸引幼兒的興趣。
比如,我初次做大班益智區,購買了五子棋、行進棋、象棋、國際象棋和跳棋。雖然這些棋都有玩法說明,對于幼兒卻成為“無人問津”的區域。集體教研活動中,中班的一位老師提出孩子的喜歡玩自制的登山棋,制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在硬紙板上,畫上一個大的等腰三角形,底邊的兩個角為起點,中間等距離畫上若干橫線。玩法是擲骰子,用紅色和綠色的圓片做棋子放在起點,看誰先爬到山頂為贏。幼兒對這個棋很感興趣。我們嘗試遷移到大班,待大班幼兒學習了數的分解與合成后,對游戲規則進行了改動:將棋盤起點處的兩端分別標上了“1、3、5、7、9”和“2、4、6、8、10”,分別表示單數棋子和雙數棋子的起點,用紅色和綠色的圓片做棋子,在小碗里分別放上5個黃色和藍色的雪花片,兩個人同時拿出雪花片,合起來是單數,紅色前進一格,雙數的話,綠色上升一格。經過我們持續的觀察,幼兒對游戲規則熟練后,能力強的幼兒自發增加了記分牌和記錄紙等,更好地調動其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滿足了大班幼兒喜歡挑戰、競爭的愿望。
活動區材料是否適宜,關鍵是看幼兒的游戲情況。善于觀察的教師會伴隨幼兒游戲不斷豐富和拓展活動材料,以利于幼兒持久、深入的探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