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圖縣泉頭鎮泉頭小學 遼寧鐵嶺 112502)
培養德才兼備的全面發展的青少年是我國初等教育的目標。小學階段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的重要階段,小學的德育工作管理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但目前小學階段德育管理工作的狀況并不樂觀,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受重視、德育書本知識與現實脫節、教師德育工作的教學方法過于單調等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只有通過有效可行的德育活動管理,才能克服德育教學中的問題,將道德教育的優勢發揮出來。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關于加強小學德育管理的方法。[1]
當前許多家長甚至教師都沒有正確的德育觀念,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一般情況下都認為文化課重要,道德教育次之。這就導致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實效低、效果差,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水平不匹配。因此,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抓好小學階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小學教師要對德育工作有正確的認識,并充分重視起來,將德育放在小學教學的首位,并把德育教學與其他課程的學習聯系起來,增加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機會。在對學生進行這些方面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亦應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將學生在學校的一些或好或壞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這樣家長也能針對孩子的情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引導。學校和家庭雙方的配合,不僅能減輕學校對德育管理工作的壓力,而且相信在德育管理工作上也收獲滿意的結果。同時教師也要轉變德育工作的觀念,為德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在優秀傳統內容基礎上注人新的時代精神,使德育更貼近于社會現實,更貼近于小學生自身發展的精神需要,使他們更樂于接受,從而為新時期學校德育建設展示了寬闊的前景。[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四個方面: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時應從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出發,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小學生處于低齡階段,他們對愛國、愛家的一些宏觀的概念很難真正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將德育工作內化到日常生活當中,而不是只停留在短短的課堂上。例如,教師和學生們一起打掃衛生、一起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對學生之間發生的問題耐心傾聽并給予自己的解決建議,幫助學生們化解矛盾等等。既能約束教師自己的行為習慣,也能為學生們樹立好的道德榜樣。此外教師還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活動,帶領學生們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制定地點扶老人過馬路等。又如,教師組織開展思想道德建設月活動,進行安全、法制、道德教育,讓學生自制黑板報、手抄報,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幫助學生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理想信念、規范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節本素質,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3]
德育知識往往偏理論性,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不僅會覺得知識十分抽象難以理解,而且感到枯燥無聊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德育管理效率低,教學效果差。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運用合理的德育管理方法,激發學生們對德育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教學法、創設情境法,通過通俗易懂的案例、故事、寓言來體現德育知識點,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情景劇、講故事、演小品、做游戲、聽講座、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這樣不僅大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4]
小學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加強小學階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全面發展。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真正落實“德育首位”的觀念,開展多種形式教育活動、運用合理道德教育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促進小學素質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培養出對家庭和社會都有用的德才兼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