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 西藏林芝 860000)
我校相對于重點高中,學生生源一般,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要求每位教師負責一些“特殊生”的教育,其中“英語學困生”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如何有效解決“學困生”的教育教學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美國優秀的“問題學生”教育家伊麗莎白·布魯瑞克斯認為“后進生的缺點其實是孩子的潛力增長點”。[1]
通過教師與這些英語學困生的接觸和了解,可以把他們的學習心理特征、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2]
一般有“自卑情節”的學困生,自我信念比較消極。他們在英語學習中膽子很小,害怕出錯,害怕被別人笑話,對自己表現缺乏信心,產生厭學心理,最后放棄學習。通過交流與分析,主要是兩種情況:第一:嚴重缺乏的初中英語基礎知識和過去的失敗一直籠罩著他們。第二:從小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一旦小孩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就開始批評指責,甚至懲罰他們,這使他們失去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
現在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凡事以自己為主,聽不進別人的建議,更是受不了批評,吃不了苦,思維方式容易走極端,對老師和家長的嚴格要求極為反感而產生叛逆心理,上課故意搗亂、睡覺、玩手機等等,學習隨意性大,在內心深處抗拒學習英語。
這些西藏學困生,智商不比別人低,但由于平時缺少學習目標,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得過且過。上進心、求知欲不強,缺少競爭意識與毅力,這些學生就會逐漸放棄,最后這些學困生成為“學困生”。
由于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牧區,小學和初中基本都是在鄉縣學校就讀,學校環境和硬軟件設備的缺乏以及老師教學水平的差異,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另外學困生普遍依賴性比較強,平時被動接受學習,課后不自學、不注重積累、沒有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
著名心理學家梅拉比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交流效果= 70%言語+38%音調+55%情感,可見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在與學生交流時,要多使用鼓勵和啟示性語言,始終以樂觀的精神去感染學生,采用“語言暗示法”,培養這些學困生的積極心態,讓他們相信“我能行”。
“反復”是教育學困生過程中的一個主要特點,我們應該保護已經調動起來的積極性,因勢利導,促其轉化,從每次的反復中看到其進步與發展。培養其樂觀向上的品質,保持其肯定自我可以學好英語的積極心態,逐步引上正軌。
這些學困生有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興趣,這些不同也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能力上,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自己也能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優秀生。我們都知道,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我們應該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讓他們覺得很有必要學習英語,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3]
對于西藏學困生,關鍵要找到學生心靈的鑰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同學的關心與幫助會帶給他們無限的動力,同時,老師課內、課外多關注他們,及時發現進步并給予表揚,讓他們積極的學習心理一直保持下去。
在與許多西藏學困生的交談中,了解到他們厭學英語,并不是不想學好英語,最主要原因是無法突破詞匯關,容易混淆與忘記,花了很多時間,卻收效甚微,慢慢地就產生了放棄念頭。因此,我的教學重在教“法”,介紹一些實用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英文的字母以及字母組合都有自身的發音規律,語音把單詞的拼讀融為一體。如果將其形和音聯系起來,就可以讓學生見詞讀音,聽音能寫。只有充分發揮讀音在記憶中的作用,才能有效促進英語單詞的記憶。
這種方法是將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詞、平時極易易混易錯的詞放在一起,通過比較它們的詞性、詞形、用法、搭配等來記憶單詞。
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為了更好的掌握單詞以及用法,把單詞、句子和文章相結合是一個好方法,在句子中既能鞏固詞匯,注意到詞性、詞形、詞性的變化,又可以提高句子理解力,同時讓學生自然地把朗讀方法運用于英語學習中,既強化了學生的拼讀能力,又會注意到意群停頓、整個句子的結構,這對提高英語語感很有幫助。
在平時教學中,根據西藏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要求,把大的目標變成小而具體,目標就比較容易實現,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的內容進行刪減,有的內容進行補充,來彌補他們學習上的漏洞。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把教學內容與平時的學習、生活聯系起來,挖掘學科知識興趣點,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強調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在對西藏學困生的教育教學中,要想發掘西藏學困生的潛力,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了解他們的學習心理、學習習慣是基礎;培養他們積極的心態,提高心理素質是關鍵;注重學法指導,挖掘課堂知識興趣點,強調學以致用是策略。教師只有蹲下身子,走進這些學困生的心里,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潛能,讓這些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