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
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家經濟效益逐步提升,在此形勢下,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多,從而使新常態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更趨嚴峻。因此,大學生只有在對自身具有正確定位的情況下,才能制定正確的職業規劃發展路線,以使自己適應社會變化發展的形勢。
1.大型企事業單位用人減少。在新常態下的就業環境下,企業的用人需求發生相應程度的變化。對于大型企事業單位而言,對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大。就業市場對人才的整體需求量逐漸下降。此外,在事業單位發展模式不斷改革的情況下,其對人才的需求量逐漸減少。大型企業發展戰略也在不斷調整,“三高”型人才,即高學歷、高技術、高職稱的高端人才的需求增多[1]。
2.中小企業用人需求增加。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的用人需求發生相應程度的變化,其對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加。伴隨國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其對中小企業資金投入的力度逐漸加大,從而使中小企業處于積極的發展態勢。同時,對于二三線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其對高校人才的需求量便逐漸增長。中小型企業在運營成本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弱的情況下,便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程度較低,從而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而言,都能進入到此類企業中進行工作,從而使此類企業中出現較多的大學生[2]。
3.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需求突出。伴隨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國家對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需求逐漸突出。在各行各業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對專業型人才需求數量逐年增加。在此種趨勢下,專業人才便在社會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從而大學生應具備相應的職業規劃意識,使自己專業知識能力逐漸增強。因此,在社會對專業人才需求量逐漸增長的情況下,便對高校畢業生提出相應的要求,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綜合能力。
1.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視度不夠。對于大學生而言,其在職業規劃過程中存在相應問題,如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視度不夠,具有一種錯誤的認知理念。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就業形勢會處于不斷變化的發展狀態中,且會呈現越來越嚴峻的發展趨勢。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學生就業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困難,然而現在大多數學生不理解職業規劃的具體內涵,對此理念未具有正確的認識態度,對就業具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不會對自身進行正確的分析,并制定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3]。
2.對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不足。目前,在高校中具有許多職業規劃能力不足的學生,對于就業環境而言,學生并未對整體就業環境具有清晰的認識,在未具有正確認識觀念的情況下,學生不具有一定的職業發展目標,進而未具有相應的職業發展規劃。即使學生有制定職業規劃的情況下,也不能根據職業規劃的具體內容實施相應的行為活動,而在計劃進行調整的時候,也未具有相應的應變能力。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學生缺乏一些就業的基本技能,進而使學生不匹配企業職業發展的需求。
3.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不足。學校并未對大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而使學生對此方面的認識程度不足。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其并未設立一定數量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才為學生講解一些求職技巧,且講述的內容缺乏一定的技術含量,學生在聽完講座后,依然處于一種迷惘的狀態中,因此,在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學生就會處于一種忽視的狀態中,進而使學生的職業規劃處于消極的發展態勢。
4.學生專業技能不強。現今對于高校中的大學生而言,技能薄弱是學生的一個通病。學生對技能學習不重視,只注重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而當學生參加工作的時候,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撐,同時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才能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在學生專業技能不強的情況下,學生的就業之路便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進而學生就業便會呈現消極的發展趨勢。
1.發展意識。在就業形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且在新常態的發展模式下,大學生應具有正確的職業規劃思維,如發展意識。對于大學生而言,就業是學生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當學生踏出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意味著學生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開拓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第一份工作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道路。對于一些想要從事技能行業的學生而言,其應進入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中,使自己個人能力得到相應程度的提升。對于從事管理層次的學生而言,其需進入一些上市公司中去工作,使自己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從而使自己管理理念逐漸增強,進而使自己具備一定的工作實力。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學生應具有一種發展的眼光,不應僅關注當前的工資條件,而應對整體因素進行一定的考量,使自己增長一定的職業資本,學到相應的知識。
2.機遇意識。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應具有一定的機遇意識,學生應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使自己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大浪潮。在信息技術領域處于較高發展趨勢的情況下,一些傳統行業受到相應程度的挑戰。因此,學生需認識到新型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現今,傳統行業雖處于積極的發展趨勢中,但在未來,其經濟效益會逐漸降低,而創新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其能與經濟發展趨勢處于統一的狀態中。因而,學生應意識到新型企業的重要性,使自己積極進入到新型企業中去工作,使自己人生具有嶄新的發展機遇。
3.教師引導學生就業思維。伴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學生就業觀念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從謀生就業轉為非謀生就業,由此,學生的就業壓力便逐漸增大。因此,學校應重視對學生就業思維的引導,使學生具有正確的思維,學校可以開展特色沙龍的活動,學生可以自愿報名,同時,由學校中的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引導,并對學生就業中的問題給予一定的解答,從而使學生對就業觀念具有正確的認識。
總而言之,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大學生應糾正錯誤的職業發展理念,而應具有正確的職業規劃思想,制定相應的職業規劃方案,從而使自己在職業規劃的指引作用下,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1]呂淑萍.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觀的現狀分析及引導[D].重慶師范大學,2017.
[2]沈培輝,周周.新常態下做好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新三化”建設的對策與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11(17):50-54.
[3]黃行聰.經濟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對策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12(4):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