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東縣楊林完小 湖南衡東 421400)
語文素養屬于一種語文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能力,深入來說語文素養主要是指包括一些情感上的表達及個性化的理解,是學生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在學習方面形成的能力及修養,主要包括識字寫字、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積累語感、思想情感語言等綜合能力。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語文素養能較大程度上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發展。
現階段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受到傳統教學體制的影響,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差,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還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講解課文為主,學生們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及實踐,被動接受語文知識逐漸導致學生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導致現階段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難度大,效率低。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語文素養是學習好其他學科的必要基礎條件之一[1],只有具備較好的理解能力、思維方式及表達能力才能學習好各個學科,是實現學生們全面發展及終身學習的重要基礎。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語文素養的最佳時間段,只有培養學生們的語文素養才能使得學生們的情感更加細膩、真實,在學習課文過程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欣賞美、感受美及獲得獨特的感情表達,降低語文學習難度,培養學生們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傾聽能力、運用能力等全方面的綜合素質,促進小學語文低年級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傳統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不重視,導致學生們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失去興趣,教學效率較低,不利于學生們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從學生們的年齡、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學生學習需求等出發指導學生們采用多元化的自主學習模式,有計劃性的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們讀懂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及探究,結合自己的學習需求將自主學習過程很好的記錄下來,最終轉變為自身技能及知識,促進學生們學習興趣及學習自主意識的提高[2]。
在新課程改革教學指導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創新教學,保證學生們自主學習意識及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針對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問題展開探究及討論,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鼓勵及糾正,在發現一組內學生針對同一知識點產生不同意見后應組織學生針對兩種不同觀點進行探究及辯論,增強學生們的團隊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們積極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們語文素養的培養[3]。如在進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將教學知識點延伸至實際生活過程中,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你在路上或郊外迷了路最佳的解決方式是什么?給予學生們10分鐘自主討論及探究的方式,最后選擇兩個比例最多的答案,組織學生們針對不同答案及解決方式的意見、自己的看法等進行闡述、辯論,提高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解答問題的能力及表達能力。
首先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及營造積極輕松、活躍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在學生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針對其“聽說讀寫”等全方面素質進行培養。首先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真自主學習,在課堂上不開小差,教師應盡量將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從傾聽過程中把握學習重點;繼而是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應通過創設情境對話、臨時性對話演練、辯論賽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其語言的表達能力;第三是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們的年齡特征、閱讀學習需求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采用問題導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提高閱讀效率;最后是寫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寫作題目引導學生在初期進行寫作模仿,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及學習進行適當的加工及潤色,提高寫作能力[4]。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們的年齡特點,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性格特點及學習需求等通過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及培養學生們相應的語文素養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