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美荷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專家,他提出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對國內外的教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目前,“倉儲與配送管理”這門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和港口與航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眾多高職高專院校物流管理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在倉儲管理、物流設施設備、出入庫作業、在庫貨物保管、庫存控制技術和配送作業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布魯納的理論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認知結構、內在動機等在學習中的作用,既注重知識的理解,又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符合學習和教學的一般規律和本質特征,不但有益于學生對倉儲與配送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及綜合技能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與就職崗位需求的無縫銜接。此外,布魯納的認知理論對我國目前正大力推行的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有很大啟發意義,也是將其作為這次教學改革理論基礎的原因。
1.物流行業不斷發展,專業型人才緊缺。目前,物流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對具備物流專業知識的人才需求極大,但現今高職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還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且與企業實際所需的專業型人才存在較大的差距,具有倉儲、配送等相關物流專業知識人才缺乏,尚未達到人才飽和的狀態。未來幾年,隨著物流行業的持續發展,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高職高專院校亟須調整現有教學模式,加強實際教學效果,培養企業真正所需的專業型人才。
2.學生專業知識較為薄弱,以被動學習為主。根據高職高專院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及結果來看,當前存在著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成績不夠理想、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等問題,學生對物流專業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倉儲和配送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理解還不夠透徹,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且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主要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大多處于被動學習的模式,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導致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專業綜合技能素質有待提高,遠遠達不到企業的實際需求。
3.校內實訓基地利用率較低,資源浪費。“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特殊性在于不但要求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因此,許多高職院校都建立了實訓基地,但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大多數實訓基地利用率較低,且實訓項目多以教學目的而展開,與企業實際工作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存在著實際教學和實踐之間斷層脫節和學生認知不深刻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不達標,沒有很好地掌握倉儲與配送相關技能,在實踐中無法靈活合理運用所學的知識,也沒有達到高職院校最初的培養目標。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主要包括三個環節,分別是:獲得、轉化和評價,并特別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專業知識的教授也可以通過這三個環節傳遞給學生,特別是“倉儲與配送管理”這樣對實操要求高的課程更需要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先自我消化后,再轉化成能指導自己進行實操的能力,通過“獲得-轉化-評價”三個過程,可以使學生掌握得更加透徹,真正提高專業技能。
1.獲得階段。獲得新知識,既可以是對原有知識的補充,也可以是對原有知識的替代,甚至可以是與原有信息的完全相反。學校將“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開設在大二下學期,大多高職高專院校也一般將與“倉儲與配送管理”相關的核心課程開設在大二或大三,這時學生已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較為適合引入核心知識點。在傳授新知識環節,既要避免重復,又要注意與原有知識的銜接,更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引導學生發現自我知識結構中的漏洞,查缺補漏,習得新的知識進行補充,從而形成新的更完善的知識結構,并在不斷獲得新知識的過程,進一步獲得新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更全面也更透徹。這對老師來說,一是要在實際教學中注意調整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對于倉儲及配送課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當真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或者使學生意識到掌握倉儲和配送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其學習效果往往要比老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要好得多;二是注意專業知識要與時俱進,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學生每天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但卻不一定能做出良好的判斷或理解,而教材出版的滯后決定了其內容不可能時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需要老師時刻了解物流行業的最新動態,將倉儲與配送發展的最新情況及相關環節會使用到的最新設施設備與學生常常交流,這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有利于高職學校培養企業真正所需的專業型人才。
2.轉化階段。每個學生對同一個知識點都可能有不盡相同的理解,學習方式和記憶方法也都有所不同,轉化階段將所學的新知識進行理解與分析,提煉組織成適合自己記憶的內容及結構,并與原有知識有機結合,更新或覆蓋原有的知識結構。雖然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重視實操,但也少不了理論知識作為鋪墊。可若學生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物流概念和相關知識點,不但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記憶效果也不好,學生無法有效地將倉儲和配送涉及的概念和知識進行自我轉化,去應對和解決新的任務。所以,在轉化階段,老師主要起到的還是引導的作用,如將知識點進行分析拆分后,學生只需記憶相關關鍵詞即可,降低了記憶的時間,但卻有利于提高記憶的效果,盡可能提高學生實際學習效果。這就要求老師在全面透徹理解物流知識后,能將專業知識以學生較容易理解和記憶的方式進行講解和傳授,學生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理解和記憶,轉化為適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如在講解“倉儲”的基本概念時,教師可以這樣講解,倉儲中的“倉”即為倉庫,是存放、保管、儲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場地的總稱,而“儲”則表示將儲存對象收存以備使用,具有收存、保護、管理、貯藏物品、交付使用的意思,也稱為儲存,二者合起來便為“倉儲”,所以倉儲就是利用倉庫儲存和保管未即時使用的物品的行為。學生只要理解了“倉”和“儲”分別具有什么含義,再將二者組合起來便可轉化成“倉儲”的定義,進一步延伸,“倉儲管理”就是對倉庫及倉庫內的儲存貨物所進行的管理。這樣的轉化,有益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加深對倉儲和配送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評價階段。認知發現學習理論當中的評價環節不是指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而更多的是自我評價以及對獲得的新知識的評價,評價習得的知識是否合理,評價處理問題時運用的知識或方法是否合理。評價是一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檢查,有利于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中有一個模塊主要講授的是庫存控制方法,其中一個企業常用的重要方法是“ABC庫存分類管理法”,這種庫存管理法根據在庫貨物的價值將庫存分為三大類,給予重要的價值高的貨物更多的關注,有利于企業優化管理,減少損失,減約成本,但也容易造成B類和C類貨物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如手機的制造商往往將螺絲釘分配到C類貨物,但螺絲釘的短缺可能會導致整條生產鏈停工及手機的售賣,又比如服裝的制造商或經銷商常把價值較低的紐扣分到C類,但衣服上紐扣一旦缺貨將會影響整件衣服的銷售。遇到這類情況時,即使ABC庫存分類管理法優點明確但卻不適用,此時,CVA管理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即關鍵因素分析法反而更合適,CVA分析法不依據庫存的價值來區分而是根據貨物的關鍵性來劃分,這樣就有效避免了關鍵貨物缺貨而導致生產鏈停工或者影響產品的銷售。評價階段讓學生更好地判斷所學知識應該如何更恰當地使用,形成更合理的知識結構,從而能更好地應對現實中復雜的倉儲或配送情況。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適量地增加倉儲與配送課程的實訓項目,打造更好的仿真環境,此外,還應該積極開展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踐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項目,譬如筆者就職的院校目前已與相關物流企業已簽訂了合作計劃,保證了學生在完成“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之后能夠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理解的機會,進一步展開自我評價,并在實踐中不斷建立新的物流知識結構,使得學生真正學有所用,學有所長,更好地達到企業的要求。
另外,需要再次特別強調的是,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階段不是完全分割的,這三個環節幾乎同時發生,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穿插出現,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將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運用到實際的日常教學中去,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主動學習,并通過對知識的轉化及評價,最終達到學生對課程充分理解和掌握的結果。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不能忽視了與企業方和學生兩邊溝通交流,準確把握學生的訴求和企業的需求,加強企業實踐和理論知識的聯系,提高學生在課程和實踐中的學習成果和學習效果,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并更夠在畢業之后更好更迅速的適應工作。
[1]肖少北.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與教學改革[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1,(10):38-41.
[2]陳彧.“倉儲與配送管理實務”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03):48-53.
[3]李曉麗.布魯納學習理論及其對教學工作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5,(11):5-8.
[4]劉曉娜.基于項目化教學的高職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09):126-127,138.
[5]賈妍.課程改革背景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動態融合研究——以“倉儲管理實務”課程為例[J].物流技術,2015,(10):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