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 廣東東莞 523710)
中職教育階段的稅收課程是一門應用型課程,雖然《稅收基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居多,但是開設本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卻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稅收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而逐步摸索出從事稅收工作的客觀規律,掌握我國現行稅收法律法規以及各種征收規定、計稅方法以及申報稅收的具體程序等,為讓中職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做好教育準備。而要想讓中職生掌握這些知識,便需要教師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自主學習來提高中職生的學習效率與應用能力。翻轉課堂被稱為“顛覆課堂”,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來調整常規的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主張“課下學習,課上練習”,以此來保證中職生的學習主動權,保證《稅收基礎》課程是緊跟中職生的實際需要展開的,是促使中職生成長為應用型、創新型、學習型人才的基本途徑。那么,具體來說,翻轉課堂下的中職《稅收基礎》教學流程又應如何組織呢?換句話說,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應使用哪些教學方法呢?[1]
課前預習是指中職生應在正式課堂教學開始之前,通過教學視頻、網絡資源與在線互動等方式接受新知信息,根據自己的認知“盲區”自主查閱與收集資料,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初步了解新知內容與知識難度分配。當然,翻轉課堂下的課前預習并不代表教師要完全脫離中職生的課前預習活動,而是應該保持通訊暢通,做好隨時與中職生進行在線溝通心理準備,及時為中職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料與教師指導,以便在課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2]
“增值稅”是最常見的一種稅種,也是《稅收基礎》課程的重點內容,本單元包括增值稅的稅率、征收率、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稅收優惠、征收管理與申報納稅等多個知識。可以說,本單元知識內容繁多,難度較大,而且知識比較零散,所以需要以翻轉課堂來充分發揮中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為中職生的稅收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打好基礎。就拿“增值稅的申報納稅”這個知識點來說,筆者便要求中職生在課前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預習,通過網友上傳的《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初步了解增值稅申報納稅所需資料,然后根據現成的教學視頻初步學習增值稅的納稅流程、納稅期限等基礎知識。為了檢測本班學生的預習結果,筆者還直接在QQ群中提出了一個問題,要求中職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予以解答。當然,有幾個學生在計算增值稅的應納稅額這個知識點上存有疑問,對此,筆者在課前專門與這幾個學生開設了一個“網絡聊天室”,指導他們復習舊知,為新知預習做好準備。[3]
在課前預習中,中職生必將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內化與吸收一部分新知信息,但是他們同樣也會對一些重難點知識產生疑問。對此,教師應收集與調查中職生的疑問點,根據中職生提出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探究,以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來解難答疑。可以說,翻轉課堂下的中職稅收課堂能夠為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更多的時間,以有效的動態交流不斷提高中職生內化與吸收稅收知識的學習效率,從而讓教師真正了解中職生的學習所需,為因材施教做足準備。
還拿“增值稅的申報納稅”一課來說,在課前筆者利用QQ群布置了一份課前作業,這個作業是以本地某企業為背景,要求中職生根據這個公司的業務往來計算增值稅,指出增值稅的納稅期限、申報日期、本地主營業務的納稅金額以及在外地貨物銷量的具體稅額等。中職生需在練習本中標明具體的納稅流程,計算各個業務的增值稅金額,確定具體的納稅額度。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前預習時便完成了這份前置性作業,于是,在課堂上,筆者便隨機抽取幾名同學,展示他們的練習結果,其余學生要進行對比分析,指出異同,然后就“異”進行分析探討。實際上,通過觀察本班學生的練習結果,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會在“外地貨物銷量的具體稅額”這項業務的增值稅稅額計算中出錯,不能完整寫出納稅流程。但是,在生生交流中,中職生能夠逐步總結出具體問題,指出問題癥結所在,比如是否漏算了運輸的增值稅稅額,稅率選擇是否正確等,然后在合作交流中不斷補充與完善納稅流程。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激發中職生學習興趣,鍛煉與提高他們學習能力與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應全面分析翻轉課堂的教學特點,在課前引導中職生進行有效復習,在課中引導中職生展開深度探究,真正轉化師生關系,讓中職生在《稅收基礎》教學中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