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帆
“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材必修第三冊梳理探究模塊的一個專題,這一專題是針對“閱讀鑒賞”提出的,意在鼓勵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解讀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正確解讀文本與獨立思考及變通分析問題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材的重點,而讀者在知識結構、生活閱歷、審美品味等方面的差異性及文學作品本身的豐富性、多樣性、模糊性為個性化解讀提供了土壤。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和諧氛圍。提供閱讀舞臺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應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提供一個自由的舞臺。
教師手持教科書,傲立三尺講臺唱獨角戲的時代早已遠去,教師要走下講臺用親切的教態去架起一座交流的橋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益友”。在課堂上,老師要創造和諧的氛圍,允許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允許有不同的理解思路,允許有不同的觀點看法,從而實現師生平等對話。只有這樣,學生才敢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敢于向教師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要允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閱讀要求的多樣化,閱讀內容的生活化,閱讀感受的差異化,要珍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我們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使他們有反復思考的余地。面對學生豐富多彩的答案,甚至是偏激的理解,我們也要采取寬容的態度,給他們以充分的肯定與信任,在鼓勵與贊揚的基礎上和他們進行探討交流,引導他們與文本對話,與心靈對話。如此,學生的閱讀激情會被進一步激發,閱讀個性會得到淋漓盡致的張揚。
二、激活學生的思維,倡導個性解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形為,個性化閱讀需要學生擁有“多思善疑”的品質。在文本解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能力和習慣是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給學生帶來的是思維的封閉性、僵化性及依賴性,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書上的觀點及老師的講解,沒有批判意識,不敢大敢質疑,缺乏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疑者,覺悟機也。”“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教師要用盡一切手段,激發他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大敢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想象和思考,用自己的理解拓展文本的藝術空間,解讀出屬于自己的“哈姆萊特”,從而培養他們“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閱讀思維習慣。只有思維打開了,學生的閱讀個性才能得到有效的張揚,才能真正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祝福》的課后“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討論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和第四題討論電影對“祥林嫂怒砍門檻”的情節改編是否合理,都是在鼓勵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一旦打開,便讓人驚喜連連。有一位學生在讀到“我”與短工的那段對話時,認為把“老了”和“死了”兩詞對調位置后更準確,理由是“老了”是婉辭,出自“我”之口,既符合“我”作為知識分子的身份,也能表達“我”對祥林嫂的尊重,而“死了”一詞,過于直白,出自短工之口,也與其身份相符。這樣的解讀自然贏來了陣陣掌聲。
三、促進互動閱讀,獲得人生感悟
互動閱讀即“對話的生成”,其核心是“三維”互動,即學生、教師、文本(作者)的互動。閱讀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學生、文本三方整合的信息系統。與之相應的教學模式必然是教師、學生、文本的三維互動。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是以“張揚學生個性”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的,但并不意味著老師把課堂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老師必須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走向文本,深入內容,與作者、文本展開跨時空的對話,實現心靈的碰撞、感情的共鳴,老師要抓住一切有利契機,努力在引導的基礎上,把閱讀、評價的權利交給閱讀的主體,讓學生在發現、探討、爭辯中將“理解”匯攏、交流,求同存異,張揚個性。
例如,我在教《孔雀東南飛》一文時,提出“造成劉蘭芝愛情悲劇原因是什么”這個探究題,讓學生表達自己獨具個性的看法。這個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積極踴躍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劉蘭芝愛情悲劇的原因是蘭芝自請遣歸,有的學生認為是焦母的恣意虐待,有的學生認為是焦仲卿的軟弱無能,有的學生認為是焦劉兩人性格不合,還有的學生提出了“門第說”,有的學生提出了“無子說”。同學們見仁見智,針鋒相對,各持己見,甚至雙方爭得面紅耳赤。這時,老師就應該把學生的看法“聚攏”,與學生一起交流、討論,讓大家互相學習,讓思想在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在深入研究和兼容并舉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通過互動閱讀,學生們認識到焦劉二人的愛情悲劇的原因是復雜的、立體的,既有社會的原因,又有家庭的、個人的原因,可以說追求愛情幸福和封建禮教發生了沖突,這就決定了劉蘭芝的愛情悲劇命運。而這樣的認識,是“互動閱讀”的結果,是“個性化解讀”后享受到的精神大餐。
文學作品的解讀是多元化的,文學欣賞是富有創造性的。學生在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時既要用情體物,入書知玄妙;又要深思明辨,出書有見解。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個性化的行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