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桃源
自2001年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成為一線教師的備課上課的主要目標,“自主”“探究”“合作”等詞也成為一線教師備課上課的關鍵詞。由此可見,一線教師大都迫切地投身到改革人才培養的模式中來,為了學生的持續發展,都努力去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甚至評價方式,也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受課堂模式的限制,或者其他種種原因,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難以保證其穩定性和持續性。基于一線教師的困惑與焦慮,在基礎教育領域,當一場以翻轉課堂為手段的改革到來時,迅速成燎原之勢,其中的原因,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了——翻轉課堂看重學生的尊嚴,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設定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更強調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其用實踐探索了一種把個性化教育和在線教育相結合的在互聯時代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獨特教育模式。
然而,我們也看到,相比于其他學科的熱鬧,語文學科安靜了些。正如童志斌教授在其論文《關于語文學科‘翻轉課堂的冷思考》中提到的,“在‘翻轉課堂轟轟烈烈席卷全國之時,有一個學科始終相對的比較安靜一語文。”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師們不知道如何在翻轉課堂中體現和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或者如何在翻轉課堂里體現語文味。
基于此,我在教學中進行了探索和實踐。經過一段時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舉《小柳樹和小棗樹》為例:
我在上《小柳樹和小棗樹》時,我采取“翻轉課堂”的模式來進行這篇課文的教學。共分五個步驟:小測、質疑解惑、朗讀與辯論、實踐活動、拓展延伸。其中的“小測”環節主要檢測學生字詞方面的學習情況,而“質疑解惑”“朗讀與辯論”則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后面的“實踐活動”和“拓展延伸”環節主要實現閱讀的延伸,把課內拓展到課外,容量增大的同時,也做到“自覺主動引導學生課外的閱讀習慣。”同時,在課堂設計上,也關注了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質疑解惑”“朗讀和辯論”等環節,都設計了特定的句式,讓學生根據特定的句式來組織答案,這樣,符合二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也培養了學生用完整的句式回答問題的能力。
為了保證“翻轉課堂”的語文味,我將課堂重點放在“朗讀與辯論”環節。
師:同學們,你通過自主學習課文,體會到了什么道理?
生1:我從《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故事中學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生2:我從《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故事中學到了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的道理。
師:那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小棗樹呢?
生紛紛答“小柳樹”“小棗樹”“兩種都喜歡”。
師:現在我們來辯論一下吧。PPT出示:通過辯論檢測對“道理”的理解:(1)內容:小柳樹和小棗棚誰最可愛。(2)句式:我認為( )最可愛,因為( ),請看課文……(要讀出語氣,可以找同組同學幫助。)
生分組,練習,合作,探究。
師:辯論現在開始。
生1:我認為小柳樹最可愛,因為小柳樹長得很美。請看課文2、3、4自然段。“小柳樹的腰細細的,樹枝綠綠的,真好看。”
生2:老師,我來幫她讀一句。“春天,小柳樹發芽兒了。過了幾天,小柳樹的芽兒變成了小葉子,她穿上一身淺綠色的衣服,真美!”(美美地朗讀)
生3和生4:老師,剩下的一句我們一起來朗讀吧。“這時候,小柳樹的葉子已經長得又細又長了。她在微風里得意地跳起舞來。”
師相機板書:小柳樹:美
生5:我認為小棗樹最可愛,因為小棗樹性格溫和、謙虛、能看到別人的長處。請看第7自然段“小棗樹溫和地說,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
師相機板書:謙虛、包容。
師:你們小組哪個同學能再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6:我能。(聲情并茂地朗讀)
師:讀得真好,你介紹一下經驗,說說怎樣讀出小棗樹的語氣的?
整節課,書聲瑯瑯,語文味濃。
語文學科的翻轉課堂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不可企及,難以操作。語文學科的翻轉課堂也可以書聲瑯瑯,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也可以說,在翻轉課堂里,更能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更能保證語文味。有了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在課堂上學生就能迅速進入文本。如在本節課里,學生在“辯論”與“小組賽讀”的環節里,就能讀出小柳樹的驕傲,讀出小柳樹知錯后的不好意思,讀出小棗樹的謙虛與寬容,讀出小柳樹和小棗樹的美麗……總之,讀出濃濃的語文味,將學生帶進美麗的語文世界中來。
羅珠彪說過,一節優秀的課要看老師與學生是否平等和諧地相處,要看老師是否能相信學生的潛能,并能開發這種潛能……個人覺得,翻轉課堂相比于傳統課堂,在老師與學生平等和諧相處,和挖掘開發孩子的潛能方面,確實有著強大的優勢。只要能靈活處理翻轉課堂的語文味問題,那么,語文學科的翻轉課堂也能如其他學科一樣,得到大力推廣并實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