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方
口語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的主要形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口頭語言作為一種可以直接、快速、高效的交際工具,其使用范圍越來越廣,頻率越來越高,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能力之一。因此,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應成為語文教學關注的重點,教師應自覺將其納入語文教學整體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整體訓練,使學生敢于表達、能夠表達、善于表達,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語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使學生敢于表達、愿意表達
受“重讀寫輕聽說”影響,不少學生升入初中后口語交際能力仍相對較低,課堂上不敢、不愿主動發(fā)言,更不習慣登臺在眾人面前作正式講話。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既要注意激發(fā)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興趣,又要善于營造氛圍,創(chuàng)造機會,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表達,積極交流。
真正濃厚持久的興趣,來自生活的切實需要。語文作為一門基本的工具學科,其各項訓練也理應與生活需要緊密結合。因此,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要結合教材,用心捕捉學生較為關注或就在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干預生活,在實踐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興趣。
課堂氛圍是師生互動的產物。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友好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讓學生心地坦蕩、思維開闊。教師俯下身子,與學生討論、聊天,做學生的聽眾、朋友,學生就會逐步敢于表達自己的感受,愿意與老師交流,提出不同的看法,自然、愉悅地進行口語交際。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訓練。使學生能夠表達、樂意表達
1.創(chuàng)設情境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口語教學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入口語交際狀態(tài)。
現行教材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時,注意布設源自學生真實生活的交際語境及情境,將訓練內容“化入其中”。學生在此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樂聽樂說。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品評,將知識要點融于學生說的過程中,又有
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是生活場景,也可以是問題呈現,還可以是角色表演。這既有助于理解人物特點,把握語氣語調,又有利于發(fā)揮想象,自主交流,可謂事半功倍,一舉兩得。
2.整體訓練
(1)以閱讀帶“交際”
閱讀教學本身就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節(jié)課都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搭建了訓練平臺。教師要留意、挖掘文本中的語言要點,發(fā)現文本所提供的口語交際的廣闊空間,適時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當中,學生閱讀文本,理解文意,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與文本、教師進行對話。學生還可扮演不同角色進行對白、表演,在多元互動的過程中,對已知文本進行再加工。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拓展了文本,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和作品的鑒賞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以朗讀助“交際”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說話習慣的有效途徑。入選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經典文學作品,文質兼美,很值得學生鑒賞、品味、感悟。通過不同文體、不同方式的朗讀,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不同對象、不同場合、不同內容的朗讀方法;運用不同音強、語速、語調朗讀同一內容,可以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好的朗讀來自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如此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注意表情和語氣,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3)以寫作促“交際”
口語交際有一個從生成、構思、轉換到輸出、反饋的過程。其中,構思是說話者根據自己的目的,在頭腦中產生所要表達的思想,確定說話的內容;轉換是說話者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將要表達的思想轉換成言語信息。寫作就是訓練構思和轉換的很好方式。
先“寫”后“交際”。教師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后,給一定時間讓學生自由討論、擬寫提綱,然后再進行訓練。這樣可以降低口語交際的難度,充實內容,理清條理,為“不寫而說”作過渡。
先“交際”后“寫”。即讓學生在書面作文前先交流對所作文章的構思。這樣可以較快地檢查學生的思考結果,并促使其積極思考,有效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寫”的過程中思維凝重性的養(yǎng)成,又可以反過來促進口語交際的進一步準確、清晰、嚴密,增強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
(4)以評議導“交際”
評議應結合具體的交際情境和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表現,評價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表達能力。對表達內容的評議主要看“禮、物、序、節(jié)”。言之有“禮”,就是根據特定情境采用文明得體的用語;言之有“物”,就是有具體內容,不講空話、套話或含糊不清的話;言之有“序”,就是按一定順序表達,注意事物內在聯系及因果關系,力求意明句暢;言之有“節(jié)”,就是講話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
(5)以聽說服務“交際”
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而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強調的是語言信息的往來交互,而不是單項傳遞。
日常的“聽”“說”訓練,必須服務于、服從于交際目的。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還要表達和應對。“聽”是“說”的基礎,是獲取信息、積累材料的過程,“聽”的過程中還能學到很多“說”的方法和技巧。
三、找準基點,講求實效。使學生善于表達、希望表達
口語交際能力既是聽話、說話技能技巧的體現,更是一個人思想品味、性格氣質、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等的“外化”。
口語交際活動本身包涵著豐富的技巧。為使口語交際收到較佳效果,參與交際者說話要考慮:在不同的場合下,對不同的人該說什么樣的話才適合?哪些話該說,說到什么程度?哪些話不該說,如何隨機應變,如何換個措辭、換個方式去說才恰當?如何注意說話的聲音技巧等。此外,說話還可以借助“人體語言”(如說話時的身體動作)和“副語言”(如說話時的面部表情)來輔助表述。同理,參與交際者傾聽別人說話時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
要讓學生善于表達,教師首先必須“講清楚”,引導學生在準確感知的基礎上,理解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明白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這么做。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整體訓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