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初中思想政治課程基本理念還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基本理念都強調課程的展開要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生活為基礎,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但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部分中學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目標理想化,教學內容抽象化,教學過程脫離現實生活、學生生活的現象,在此背景下強調教學回歸生活世界尤為重要。
1.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科學世界 (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教育建基于學生的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學生的校內外生活是學校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領域;生活是現實的、具體的人的生活,生活是與需要、愿望、情感和體驗相聯系的,教育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1]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以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課程設計基礎,按照一定的生活主題來構建課程內容,直面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的需要;同樣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也強調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來構建課程內容。由此可見,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根本上都表示要把理論觀點的學習寓于社會生活的基礎之上,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生活邏輯相結合的課程模塊,這就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回歸生活世界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撐。
2.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的本質要求。從本源上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的,社會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生長的唯一基礎,離開了社會生活基礎或凌駕于社會生活之上,都將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化。而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在本質上就是將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教授給學生,使他們接受外在的社會要求,并最終將其內化為自己實際行為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原則上要求教學必須以社會生活為基礎,思想政治學科本身的許多觀點、原理、概念都需要在相應的實踐體驗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然而中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限制又恰好導致他們缺乏相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這就造成了學生認知和行為之間的矛盾,無法較好完成知行之間的轉換。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思想政治教學就必須要回歸生活世界,將日常教學過程緊緊結合生活實際,使教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被學生接受應用于生活。
3.應對思想政治教學困境的必然舉措。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下,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基本形成了“從書本到考卷”的教學模式,教師圍繞中考、高考指揮棒確定教學范圍,制定教學計劃,對考試要考的內容精講細講,對不考試的而對學生生活有益的內容視而不見,日常教學完全以考試要點為中心。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容易造成思想政治課教學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忽視學生對現實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僅重視知識的灌輸而不顧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得知識與能力相脫離,日常教學與做人教育相脫節。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回歸生活世界,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從根本上實現思想政治教學目標。
1.教學內容與生活脫離。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是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一門課程。它不僅強調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結合社會生活實際,領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屬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偏重知識的傳授,因為思想政治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是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能力的培養上。但是在現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策略主要還是按照書本原有知識結構實施教學計劃,圍繞中高考考點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著重強調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也不太注重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到的僅是書本上知識的表面,并沒有真正的內化這些知識,更不用說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已經成為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
2.教學手段的生活性與學科性失衡。在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也有部分教師開始注重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在課程的展開過程中經常運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但是卻誤解了生活化教學的本質,課堂過分強調生活化,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體實際體驗,使得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學到實質性的知識。回歸生活世界的教學并不是要求教師一味地在課堂中增加生活性、趣味性,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教學,生活化教學手段的用意也在于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體會到思想政治課學習在生活中的用途。否則就容易導致整堂課教學看起來熱熱鬧鬧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感覺很快樂,教師也感覺教學回歸了生活,但實際上學生學到的知識卻是有限的。回歸生活世界的教學不能陷入生活性與學科性失衡的誤區,正確的做法是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使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于知識的學習,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既不能使教學與生活相脫離,也不能一味地強調生活化,忽視學生對原有知識的掌握。
3.教學實踐環節缺乏生活基礎。雖然現在教學改革的力度逐漸加大,素質教育的呼聲日益高漲,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在總體上還是以書本知識的講授為主,沒有很好地將課外活動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當然也有教師重視學生的課外實踐,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僅局限于偶爾組織聽專家講座、先進人物報告會,或者在大型節日、紀念日時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歷史博物館等。這些活動雖然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實際上收效甚微。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容只有通過學生的實際行動才能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如果實踐活動脫離生活基礎,只是一些簡單機械的參觀學習活動,學生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那么這樣的實踐活動就沒有任何的效力。
4.教學評價方式缺乏生活維度。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它要解決的不僅是學生“知與不知”的問題,更要解決學生“信與不信”“行與不行”的問題。因此思想政治課的評價方式就不能僅僅是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的檢測,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衡量。但是現在很多教師依然以成績論高低,對學生的評價僅依據分數這一項指標,完全不考慮學生其他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例如,學生的公德意識、法制觀念、日常行為習慣等方面,評價方式和范圍幾乎不涉及實際生活方面。“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要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單一的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既要考評學生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們的思想發生積極變化的過程。”[2]采用多種方式,結合實際生活,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況和對知識的運用情況。
1.充分挖掘生活資源,倡導教學內容生活化。中學思想政治課的理論內容是教材本身,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教材,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蘊涵著重要的教育資源,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生活資源,尋找生活資源與教學資源的切合點,將兩者融為一體,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書本知識的作用和意義。以往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大多存在著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現象,教師過分強調書本知識,強調考試要點,使學生很難將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在回歸生活世界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就需要對教材進行生活化的處理,將生活資源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對接。”[3]中學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學科,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定的理論性和抽象性,但是教師可以做到在理論的基礎上挖掘生活性的知識,在原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加更為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原有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在生活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知識。
2.統籌協調教學設計,合理運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在新課程標準和生活化教學的要求下,已經有不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開始注重將教學回歸生活世界,積極探索和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學活動,但是在活動中很容易出現重視活動效果,而忽視知識學習的現象。要想避免這種因開展活動而影響教學效果的現象,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環節注重協調好生活化教學手段與知識學習之間的關系,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既注重生活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同時也注重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在課前導入環節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或素材設計活動導入新課,這樣既能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功效性,從而自覺自愿地接受新知識;在講授新課環節的設計中,教師可以針對重難點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模擬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使學生通過切身感受掌握知識點。總之,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服從并服務于整個教學過程,所有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豐富創新實踐教學,促進實踐教學生活化。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教學,其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知識,從實踐中獲取理論,這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但是如何改變傳統的實踐教學形式,創新實踐教學內容,真正達到實踐教學目的也是值得每一位思想政治課教師思考的問題。那么在倡導回歸生活世界的理念影響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設計教學實踐過程中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實踐活動應具有的生活意義,積極開展具有現實意義的實踐教學活動,使教學實踐環節真正起到提高學生能力的作用,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盲目設置教學實踐,學生在實踐中并沒有自身參與的體驗,將書本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也就無從談起。
4.深入改革教學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生活世界是多彩的、開放的世界,生活于其中的人也是各具特色的鮮活個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表現和才能,所以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評價環節就不能僅僅依靠分數來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還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所謂生活化的教學評價就是指摒棄應試教育的陋習,在評價方式上注重綜合評價。”[4]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成績,還應將目光聚焦于學生的其他潛能和特質上,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評價結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實現生活化的教學評價,不僅有助于推進學生道德測評的科學化,也有助于提高教學實效,真正發揮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