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即時評價是指評價主體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給予的實時反饋。由于即時評價具有實時性、直觀性等特點,使學生能在當下立即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因而它是對學生評價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樹立正確的評價觀、掌握靈活多樣的評價策略,對一線教師來說十分重要。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011版)》指出,要通過采用多元優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并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識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日常教學中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但下列有待商榷的課堂即時評價現象仍然常見。
部分小學英語教師長期沒有反思和激情的教學積淀,讓他們的課堂評價語僅局限于幾個籠統的詞語,一節課從頭到尾,教師的評價語都離不開這幾個詞。這些詞句雖然言簡意賅,但有很明顯的弊端:一方面沒有針對性和導向性,既沒有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具體的價值判斷,也不能引導學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重復的用語也會讓學生失去對教師評價的期望,進而不再積極主動發言,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保持。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水平,決定了小學課堂即時評價應以激勵學生為主要目的。因此,許多課堂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不管學生回答和完成任務對錯與否,教師只表揚,不批評。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收到教師的否定性評價,這會使學生不能夠客觀地評判自己,同時心理抗壓能力也得不到鍛煉發展。學生出現問題和困惑時,一味地表揚和鼓勵是不夠的,教師應該用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適時點撥學生,才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在有些英語教師的課堂上,即時評價的主體永遠是教師,只有教師可以評判學生的表現,學生自己沒有反思的機會,其他學生也沒有參與評價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自主評判學習過程的能力,唯教師是從,將教師的評價標準當作唯一正確的指標。事實上,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一些思考,激勵他們的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才能引導學生從 “為教而學”到“為學而學”。
教育學家布萊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師評價應該是具體的、描述性的和及時的。籠統的課堂評價語雖然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卻沒有針對學生表現的具體方面做出評判,也沒有為學生接下來的進步方向給出引導。有效的課堂即時評價應該是動態的、生發的,讓學生除了內心愉悅、更能有所收獲的。例如,在教授情態動詞can時,學生造句:Can you dancing?教師可以說:Wow,you make a question.Please pay attention the verb together with can should be its room form.Can you say it again?這里教師既肯定了學生開口造句的積極性,又點撥出情態動詞加動詞原形這個語法點,還鼓勵了學生再嘗試一遍,可以說這樣的即時評價才是充實而有效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評價的目的不是給某個學生定性,而是讓學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教會學生自我評價,才能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設計自主學習單,學生人手一份,每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學生自己在學習單上對掌握情況和熟練程度進行打分。每節課結束時,學生還可以對自己的聽講情況和學習態度進行反思和打分,并寫下下一步的學習目標。另外,課堂中當一個學生或一個小組回答問題時,不僅教師內心在進行評價,其他學生也有他們的評價觀點。因此,教師可以常常鼓勵學生的互相評價,允許課堂上出現不同的價值觀念和聲音,只有這樣,學生才真正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因材施教,就要注意到班級中不同學生的發展速度、學習水平和特長與短板,因此,不能用同一個評價標準去衡量所有的人。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當其正確回答出問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兩個處在其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激發其深層次的思考。對于后進生,也許一句還存在語法錯誤的表達,對他來說已經是認真學習的成果,因此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以增強孩子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課堂即時評價雖然是以教師的口頭語言為主,但另一些評價手段,如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如果能被靈活地加以運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當教師注意到學生開小差時,完全可以省略指責的言語,只是走到學生身邊拍拍他肩膀,暗示他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又如,教師對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進行表揚時,如果不僅僅有言語表揚,還微笑著看著他的眼睛并點頭,甚至可以熱情地鼓掌,這樣無疑會讓學生了解教師的表揚不是泛泛而論的,教師確實注意到了他的進步并為此十分欣慰,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心因此被大大激發了。
教學是一門藝術,評價也是。尤其是當課堂上發生突發情況或學生給予教師意想不到的反饋時,恰到好處的即時評價就更顯得難能可貴。筆者曾在常州某小學聽過一節英語公開課,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給出的句型編對話,有一組學生不僅運用了教師給提供的句型,還加入了許多其他句型,整個對話十分真實和豐富。教師的評價語是這樣的:Big surprise!You are amazing.You teach me a lot!說學生教會了自己許多當然是教師的謙詞,然而這種表揚卻會讓孩子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師想要在課上做到胸有成竹、舉重若輕,首先課前要有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師可以預設課堂任務以及學生反映,同時也預想對學生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一節好課是生成性的,課堂中也許會有驚喜,也許會有意外狀況,唯有教師充分的準備,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呈現出高效的課堂。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評價內容正確與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評價應該是正向的、激勵性的,是以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前提的。尤其是批評時,更應該就事論事。如果學生對課堂提問回答錯誤,教師可以先糾正錯誤,再提醒他認真聽講,萬萬不可指責。因為教師的每一句評論都有可能被孩子銘記在心,甚至產生深遠影響,評價時教師一定要慎重。
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曾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對于小學課堂即時評價來說,對學生的某一學習任務進行定性分析固然重要,有助于學生及時改進的形成性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學階段英語課堂上,常用的形成性評價方式有使用教材中ticking time進行自我評價、以小組為單位一對一學生互評,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夾等。將它們與課堂練習、小測驗等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才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學生不斷進步。
總之,當課堂即時評價變得多元化、多維度、充滿愛和激勵時,小學英語課堂一定會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并讓每個學生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