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軍
(福建省惠安高級中學,福建 惠安)
高三學生由于學習壓力的增加,沒有時間參與體育鍛煉,對于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不得不放棄,體育鍛煉和活動讓位于學習,學生的健康不容樂觀。其實體育鍛煉不但能增強體質,還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本文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現狀和影響因素,以期讓學生在繁重的學習、競爭環境中有效參與體育鍛煉,通過體育鍛煉來緩解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身體素質。
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學校極力重視文化課學習,重視高考上線率,14%的學生對體育課毫無興趣。很多高三體育課一般不安排學習項目,在課堂上以自由活動為主,很多學生都拿著課本備戰高考。
由調查得知:54%的家長對孩子的體育鍛煉持反對態度,家長普遍認為學生學習時間緊,體育鍛煉不但消耗時間,還要花費精力,所以認為暫時不鍛煉,也沒多大影響,上大學有的是時間。
據調查,高三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每周不足80分鐘,雖然每周2節體育課的時間能夠得到保證,但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卻經常被占用,如被用來安排學生參加學科競賽訓練等。高三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縮水”更多,高三學生課表上幾乎被考試科目占滿,學生沒有時間參與體育鍛煉。
由于當前應試教育升學率的因素,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和課外體育仍然是“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體育課被占用,課外活動只是應付檢查的問題依然很嚴重,高考制度的影響在高三被放大,保質保量開展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學校太少。
據調查,高三學生平均每天鍛煉時間為19分鐘,而鍛煉時間在30分鐘以下的占總數的49%,1小時以上的只占17%,這根本達不到國家標準。學生在主觀上對健康標準的定位不準確,認為無病就是健康,對于獲得適應能力應是長期鍛煉的結果認識不夠,從而缺乏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三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認識不足,運動時間不足,部分高三學生并未確立終身體育的觀念。還有部分高三學生缺乏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將體育鍛煉和學習對立起來。
缺少器材對高三學生體育鍛煉影響很大,在體育課上,學生有看書的、聊天的……調查結果表明,53.5%的學生認為鍛煉條件差是影響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場地器材的嚴重不足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需要。此外,因學習任務而自動放棄體育鍛煉的占22.5%,由于學生對項目的偏愛,加上鍛煉時間又集中在課外活動,勢必會對場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壓力,要緩解這一矛盾,必須對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行疏導。
學校對體育工作重視不夠,導致“大課間活動”開展不正常或缺乏嚴格的組織與管理;應試教育還很嚴重,導致學生學習任務加重,致使高三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減少。課業負擔重,考試壓力大,作業量大是造成高三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不積極的主要原因。加上學生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把全部時間用于學習上或寧愿將多余時間白白地浪費,也不愿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
學校體育管理部門重視高三學生的體育狀況,盡力創造鍛煉的時間和條件,如認真做好課間操、開展體育選項教學,多進行一些趣味性的體育比賽,多提供一些體育指導,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幫助學生制訂鍛煉計劃,加強體育鍛煉的組織和管理,科學規劃運動場地,保證學生鍛煉需求。
家長要從長遠考慮,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體育鍛煉。充分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優化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神經系統發育。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利用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擴大視野,增長見識,了解社會,以培養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需要時間,缺乏鍛煉的學生要認識到體育的益處,要明白“1+1大于2”的道理,要明白體育鍛煉對學習壓力的緩解,只有具備健康的身體,學習效果才會好;不要帶著學習壓力做運動,要合理利用學校出操的集體性、時間性,使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都得到放松,利用課余時間的娛樂,使體力和大腦都得到放松,堅持在課外活動中進行較大運動量的練習,通過身體的超量恢復,消除疲勞,儲備體能,為較長時間的學習打下基礎。
體育鍛煉能增強身體素質,能提高學習效率,有效緩解學習的壓力。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要積極堅持進行體育鍛煉,盡量做到“三穩定”:運動時間穩定、運動負荷穩定、運動項目穩定。通過主動、積極、有節制、有計劃的鍛煉才能增強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