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肖 嫻
從眾是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和壓力,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地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現象,通俗地說就是“隨大流”。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眾心理也不例外。通常情況下,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對的。服從多數,一般是不錯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獨立思考,不顧是非曲直地一概服從多數,隨大流走,則是不可取的,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運用心理學規律,消除學生“從眾心理”的負面影響,多發揮其積極影響。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壓力是從眾的一個決定因素。有一本書叫《烏合之眾》,其中有一段話寫得好:“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他孤身一個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者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的時候,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并且會立刻屈從于這種誘惑。”這是一種不良的從眾現象,在學生中普遍存在,輕的互相攀比,重的發生行為偏差。班級是一個大集體,學生在一起學習和生活,大家容易產生從眾心理,這不是壞事,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上,班主任老師要創造良好的班風,以積極向上的的輿論導向引導學生的言行,讓學生在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班集體中散發出朝氣蓬勃的正能量。學生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導致他們有什么樣的行為,老師要從思想教育入手,啟迪學生辨別哪些言行是正確的,哪些言行是錯誤的,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老師要為學生樹立學生認可的班級標兵,如“學習標兵”“紀律模范”“運動小達人”“衛生先進個人”等等,號召學生向榜樣學習,激發學生的內聚力,有道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針對大多數學生有從眾心理,我們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先鋒模范作用,讓學生順理成章地向榜樣看齊,學習他們的一言一行,榜樣的正能量也會讓班級管理進入良好的管理軌道。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很弱,對于一些現象喜歡仿效,出現盲從也屬正常。但作為班主任老師,對于學生的從眾偏差不能熟視無睹,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發現學生的不當言行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切忌粗暴打擊,以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傳遞對學生的關懷,潛移默化地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的從眾偏差大多來自于效仿,如網絡熱詞“蓋被死”“洗臉死”等,學生出于對網絡的熱衷,這些不規范的網絡語常以嬉戲的方式運用,其他學生感覺有趣就隨之效仿,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穿戴,本來是屬于學生的個體行為,無可厚非的,但學生一旦效仿起來,不僅會花掉他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到自己的學業,還會產生嚴重的攀比心理,形成不良的班級風氣,給班級管理帶來不便。對于學生的這些從眾言行,班主任要從根源上分析學生產生偏差的原因,不能急于硬性規范或者一棍子打死,要有耐心地和學生一起解剖這些不良行為,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根源,意識到盲目從眾會有什么樣的后果,老師有效的心理引導會減少學生的從眾表現,讓學生在不斷矯正中成長,增強他們從眾心理的免疫力。
學生的從眾行為是正常的心理反映,產生從眾偏差也沒什么可怕的,學生只有經歷挫折才能建立正確的認知,老師在幫助學生糾正從眾偏差的過程中,要講究教育藝術,以鼓勵為主,從點滴小事抓起,教會學生明辨是非的本領。
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老師要巧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從教室環境到管理措施都要進行精心設計,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大集體的氛圍容易影響和感染學生的言行,良好的班風學風會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行為習慣,學生的認知也會因為身處充滿正能量的集體里而得以提升,班主任的創造性設計是保證班級管理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創設豐富的團隊活動,如班級文化娛樂活動,課外拓展訓練等,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示自己,感知團隊的力量和體驗合作的成效,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班主任要創建班級管理體制,選派學生骨干進行班級的精細化管理,細分到各個職能小組,引發學生的從眾心理,積極融入到體制管理的大環境中;再次,健全班級的監督機制,監督是管理的重要環節,是有效管理的保障,面對眾多的管理內容,班主任要借助班干部的力量,引導學生監督學生,形成良好的班級監督氛圍。
總之,在學校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巧借學生的“從眾心理”,讓學生“從眾”積極向上的行為,消除“從眾”偏差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實踐過程中,班主任老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學有榜樣,行有準則,在多重模仿活動中激發出學生積極的從眾心態,使其成為班級管理的催化劑,有效地提升班級的管理,讓學生沐浴在集體的陽光里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