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教師講的課學生無動于衷的現象,筆者曾開展過班級問卷調卷,結果近半數的小學生對語文課興趣不高,上課聽講效率低。筆者認為,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打破傳統,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而將“營銷策略”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催生教學活力,優化課堂效果。
營銷策略的核心理念是滿足顧客需要,通過各種手段樹立品牌,創造利潤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是運用了各種教學手段傳授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這兩者之間在理論上是相通的。那么,如何借助“營銷策略”科學成熟的理念,為語文教學帶來新的啟發和收獲呢?
小學語文教學“營銷策略”,既是一種課堂組織教學技能,也是一種系列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語文素養以及管理維護師生關系。語文教學“營銷策略”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所采用的教學手段都是以滿足學生需求,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為最終目標指向。
小學語文教學“營銷策略”的組成要素很多,結合本文研究的具體內容來說,包括知識、學生、教師、課內外等,這幾種要素的概念類比關系表述如下。
1.知識=產品。在教學中知識就像產品一樣,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獲得學習生活中所需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其成長的需要。
2.學生=顧客。在教學中學生就像市場中的顧客,他們渴望知識,通過教師的教學來掌握知識,而學生的需要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需求。
3.教師=產品的提供者。在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也如同產品的(或服務的)提供者,教師面對的對象就是學生,一切以學生的需求為目標。
4.課內外=渠道。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能促進教學效果最優化。
1.饑餓策略,催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饑餓營銷是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并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一種策略。饑餓策略的好處在于供不應求,增加用戶興趣,增強用戶的購買欲。如一個簡單的生活例子:一個吃得很飽的人,無論面前放的食物多么美味,他都沒有多大的興趣想吃;反之,在他處于極度饑餓的狀態下,就算是平時討厭的食物,他都會覺得很美味,想要去吃。學生也是這種心態,筆者嘗試將營銷策略中的“饑餓策略”運用至語文課堂,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語文學習熱情。
(1)投其所好,制造饑餓。針對所教班級有些學生不喜歡閱讀這一問題,筆者先投其所好,選擇他們喜歡的系列故事講給他們聽,讓他們嘗到甜頭,然后“戛然而止”,給學生制造饑餓感,然后引導他們自主去閱讀。果不其然,這一招很奏效,學生都能做到自主閱讀,也使得他們越來越喜歡閱讀。
(2)更新模式,保持新鮮。有些語文教師的課堂模式常年不變,沒有新鮮感,時間久了,學生就厭倦了,就會對上課內容提不起興趣。對此,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不斷更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內容新鮮起來,教學效果自然就高。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比尾巴》一文時,首先帶著學生學習前兩小節,后面兩個小節則采用任務卡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樂,將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索。
2.免費策略,激活內在持續的求知欲。免費營銷是商品提供者用免費的東西獲得用戶,然后在其他地方賺回來的一種策略。免費營銷有多種方式,比如替代式免費,把合作產品免費,以提高自己商品的價值,促進銷售,如手機廠商推出的買手機送話費活動。又如,免費鎖定消費,即先給顧客一樣免費的東西,如打印機,而后續的耗材則必須使用該公司的。利用營銷策略中的免費策略,將課堂內容換一種形式,作為“免費午餐”呈現到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爭著去“享用”。
(1)課前小故事。小學生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教師應好好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將這些小故事合理地利用起來。筆者以課本內容為藍本,搜集整理了與每課相關的小故事,放在上課前來講。如在教授《嫦娥奔月》時,就講《嫦娥和玉兔》的神話故事;在教授《江南》古詩時,就講和漢樂府相關的知識。這種課前小故事,既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也是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有趣的謎語、巧設的問題,甚至有意思的競賽或者電教手段等,都可以作為策略資源引入,激發學生興趣,保持他們的求知欲望。
(2)多彩小獎品。免費策略用于教學上,最好的體現之一即是獎勵給學生的各式各樣的小獎品了,低年段的蘋果貼、小獎狀,高年段的形式就更多樣了,教師和學生一起吃午餐、教師給學生的家長打表揚電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換座位,等等。獎勵的關鍵在于帶給受獎勵者的感受,如果讓學生只是為了獲得什么而去做什么,那他就無法認識這件事本身的價值,這也是在教學中使用免費策略要注意的地方。
3.包裝策略,呈現課堂內外多樣性。包裝策略是指通過包裝美化商品,激起消費者的興趣,并使其產生購買動機,促進銷售的策略。包裝策略同樣適用于教學,只要以知識傳授為最終目的,把握好度,在不斷更新的“包裝”中刺激受教者的興趣和能動性,能更有效地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面對設計新穎的衣服,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購買,面對色香俱全的美食,人們的第一反應是食欲大增。教學內容好比主糧,教學形式就好比把它加工包裝成讓學生可看、可口、可親、可樂的美食,激發學生強烈的“食欲”,即學習欲望。
(1)漢字聽寫大會。每天的詞語聽寫,對于學生來說有些痛苦,一聽到“聽寫”二字,就有抵觸心理。教師可以將聽寫的形式進行包裝,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漢字聽寫大會”,以比賽的形式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既有趣,又達到了檢測的效果,一舉兩得。
(2)星光大道領讀明星。筆者所教的班級不少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些差,除了課堂上有限的練習,怎樣才能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呢?筆者將朗讀巧妙地換了種新“包裝”,每位學生每天領讀一次,按照星光大道的模式,評出周冠軍、月冠軍、學期冠軍。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回家后自覺地練習朗讀了,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績,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整體提升。
綜上所述,使用營銷策略開展教學,是基于調研前提、把握需求情況下的施教行為,合理運用營銷策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建立對語文的忠誠度,也有利于建立教師的“個人品牌”。教師可以嘗試引入更多理念,豐富語文教學理論,科學、合理地開展語文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