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燕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第一中學,廣東 廣州)
在素質教學不斷深入的當今社會,學習成績已經不是衡量一個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相反,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成為衡量學生的新指標。對此,多數高中學校已經響應教育部門的號召,開展相關的通用技術課程。但是多數學校卻將其視為形式教學,不僅沒有給予其應有的重視,甚至部分院校根本不會開展專業教學。因此,教師應該及時優化自身的教學觀念,打破該種教學內容所面臨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通用技術學習與其他學科不同,其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該門學科具有一定的活躍性以及可操作性,并且服務于生活。即所謂生活化資源就是指,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該項教學任務時,應該盡量使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能夠幫助教師降低教學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并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1]。
所謂實物展示法,就是指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對學生造成一定的視覺沖擊,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對其產生深刻記憶。通用技術教學的本質就是實用性教學,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熟練運用實物展示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資源的直接展示,幫助學生了解技術的內在本質以及具體操作方式。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設計與板凳相關的技術知識時,可以事先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產品。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將自己的作品直接呈現給學生,讓其進行觀察。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幾種問題,比如板凳的材質是什么,或是不同材質之間的板凳有什么區別等等,以此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以及設計靈感,進而為學生提供學習經驗[2]。
首先,在高中的通用技術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案例類型主要有以下兩種:教材中涉及的教學案例以及生活中具有一定經驗的案例。在傳統的教學中,多數教師會借助教材中的案例進行技術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失去對技術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合理地采用生活案例進行教學,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裁剪相關的技術知識時,可以先為學生講解該種技術的理論知識,當學生對其產生一定印象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內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請教具體的操作方式,并進行實踐。該種教學模式也可以在已定義程度上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知識技能。
所謂任務驅動法,就是指教師通過任務活動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并且能夠間接地降低學生對技術學習的審美疲勞。首先,教師在布置任務前,應該對學生進行分析,并研究出任務的可行性以及實用性,同時也要考慮布置的任務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種植相關的技術知識時,便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到實際活動中,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任務。讓學生了解影響結構穩定性的相關因素: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釘子和木條,進而制作標準的三角形,可以制作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施加相應的外力,看誰不易變形。隨后又讓同學們嘗試如何豎放課本更穩定,同學們異常興奮,通過實驗,很容易得出把書頁展開一定的角度穩定性更好。可見,結構的形狀對其穩定性有影響,同時也告訴學生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三個主要因素也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的。通過這種布置任務的教學方式,合理引入針對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拓展思路,提升了演示效果。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在通用技術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該種教學任務的主要目的。同時,在該種教學模式中,無論是對技術的設計還是對技術的操作都需要學生的親身體驗。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教育的出現,傳統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觀念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大對通用技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并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合理運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