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天津市第一中學,天津)
從去年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省市啟動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今年起還有17個省份要開啟改革進程,打破傳統文理分科,實行“6選3”高考模式。為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從下學期伊始,我校在高一年級展開走班制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行政班教學的單一模式,以學生自主選課情況為依據,實行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針對涉及選課的六門學科,學校參照等級性考試和合格性考試標準,根據學生志愿分出20種組合,設置合格班和等級班兩種教學類型。合格班和等級班的設置,既便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又有利于學生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以及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實施,無疑對化學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今年是天津市教改第一年,沒有太多的成熟經驗可以借鑒,更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進行有意義的探索,逐漸摸索出既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又有利于提升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新型教學模式。作為學校的化學教研組長和高一化學組的備課組長,我反復研究了化學等級性考試標準和合格性考試標準,以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針對化學學科,我認為新課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變化。
(一)考試形式和內容的變化。以往學生無論學習文科理科,高一都要參加化學學業水平考試,不及格率基本控制在5%左右,這就要求我們在會考前一個月即五月上旬必須結課,進行會考復習。新課改以后,要求學生高一最多選擇三門科目參加合格性考試,不及格率控制在1%以下。這樣改革實際上有兩個好處,一是等級班的學生不必在五月初就結課復習,比以往多出一個多月的系統學習時間,教師可以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拓展,向高考看齊,避免學生進入高三以后因為難度提升過大帶來的諸多不適應。二是合格班的學生只需要按照合格性考試標準,學習和掌握最基礎的化學知識,減輕了學生繁重的學習負擔,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等級性考試學科,提升了學習質量。
(二)學習內容的變化。化學新課改以后,天津市普通高中必修和選修化學課程在內容上主要有兩大變化,一是個別的核心知識內容降低了要求或進行了調整,新課標降低了鋁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甲烷取代和苯的性質的學習要求,在對應章節《金屬》剩下了鈉鐵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的重點學習,鋁硅部分在元素周期律部分會有所提及。二是增加了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一本書的學習,以前對學生來說,只有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相對難度較高,不容易理解和把握,現在在課時總量沒有太大變化的前提下,增加了一本同樣難度的選修三,無論對于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戰。
(三)教育教學觀念的變化。以往的化學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傳授,新課標的確立更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與發展趨勢,旨在促進全體學生化學學科五個核心素養的發展,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化學新課標對于學生自學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實驗動手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為了適應化學新課改的要求,我們在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
(一)對于合格班的學生,每周只給兩個課時,嚴格按照合格性考試標準進行教學,以往作業中的難題、偏題大膽刪減。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必要的練習盡量在課上完成,每周只有周末留少量書面和復習作業,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三門等級性考試學科中。
(二)對于等級班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完全統一,按照學生的能力在作業布置上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最大的收獲。同時我們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將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三章的內容拆分,揉進了必修二和選修五中,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內容更加緊湊,而且縮短了課時,不會占用高三系統的復習時間。選修三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與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節元素周期律的聯系十分緊密,完全可以插入選修三有關能級的知識。選修三第二章分子結構與性質中共價鍵參數和配位鍵的相關內容與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聯系緊密,我們在系統學習了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相關知識后,引入了鍵參數和配位鍵,使學生對于化學鍵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選修三第三章有關晶體的相關知識與其他模塊的知識關聯度不高,放入高三上學期學習。
“6選3”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學的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對化學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充分研究新高考方案與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安排和教學實施中的有機銜接,在課程整合、分層教學推進方面進行創新探索,逐步摸索出體現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與發展趨勢,促進全體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