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與蘭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第二中學,四川 成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新對21世紀的“文盲”作了定義:第一類是不識字、不能閱讀的人,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盲;第二類是不能讀懂知識經濟社會符號的人;第三類是不會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工作和交際的人。通過世界教科文組織對于“文盲”的全新定義,我們不難發現:從世界層面上來講,互聯網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獲取和應用知識“能力”的人的標準。甚至不妨夸張地講,如果這個人不會使用計算機,不會利用互聯網,那么他就已經被社會所淘汰,成為“原始人類”。因此,如何針對當代高中生的特點,充分發揮互聯網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聯動效應成為當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其實最先得名就是因為它傳播的途徑之廣、影響范圍之大,就像“蜘蛛利用蛛絲織成的網”一樣。互聯網具有五大特征:即時性、開放性、虛擬性、交互性和平等性。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利用互聯網進行即時的交流,這種交流不受地域、國界、語言等的限制,只要擁有一根網線,你就能在網絡搭建的虛擬平臺上既充當接受信息的客體也可以同時充當創造和傳播信息的主體。正是由于互聯網的這五大特性,對于當代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學校和家庭為他們搭建的學習平臺,而是迫切地需要從“外界”尋找接收新知識的平臺。而這個“外界”就是互聯網。當高中生一進入互聯網的世界,那么他們會發現他們不再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還能夠充當創造知識的主體。傳統的教育顯然已經落后,而屬于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正在來臨。
“教育”二字其實是“教書、育人”的結合體,傳統意義上的教書育人,大概可以概括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從書中獲取知識是傳統教育最直接也是傳承最久遠的教育方式,但是僅僅依靠書本知識已經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了,不論是學習、工作、交際、生活都需要與互聯網進行聯動。因此,現代教育應該是書本知識與互聯網相互結合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從學科階段和學科性質層面都要求它與互聯網進行聯動。首先,從學科階段來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教育的中等階段,它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后更高等的教育階段,同時也是邁進高等教育的重要階段。上接初中,下啟大學。這就意味著學生從初中開始正式接觸思想政治教育,經過初級階段的篩選進入高中繼續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作為一門決定高中生是否能順利升入大學的重要學科,成為一個必要條件。自我國教育改革實行至現階段,如果在高中選擇讀文科,那么思想政治將成為高考六科里面必考的一科,計入高考總成績;如果選擇讀理科,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學習思想政治,雖然不會計入高考總成績,但是會將思想政治與體育、信息技術等科目納入高中前兩年的會考,如果會考成績不及格,那么將錯失高考資格。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成為關乎人生能否“鯉魚躍龍門”的大事。其次,從學科性質層面來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重要的是承擔了培養中國合格政治公民的任務。高中生的生理已經基本發育成熟但是心理卻還未發育健全,正處于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形成將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他們將來是否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是否能有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是否能有一個正確的愛國觀念。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這一階段極容易被塑造同時也極容易被破壞,因此正確地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進行聯動勢在必行,也刻不容緩。
互聯網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聯動帶來了新的機遇,體現出了積極的效應。
政治教師不僅僅要講授書本知識,而且還要在備課過程中立足書本知識利用互聯網查閱和準備時事資料,密切關注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動向,及時為學生補充課外的內容,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上課過程中仔細規劃好40分鐘的課堂時間,利用互聯網制作PPT、播放視頻資料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對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利用課堂講授、課余活動等實施外,還可通過網絡進行。同時,教師還可以及時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成果通過網絡公之于眾。
例如,學校、教師、學生可以通過QQ、微信等網絡交流平臺進行三維互動,學校和教師能夠及時地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家長也可以及時針對孩子的情況和學校、教師進行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又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線上任務”,通過網絡時刻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而且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現如今,很多鄉鎮中學也已經利用了平板進行教學,并及時針對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和完善。
然而,在互聯網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聯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挑戰。互聯網的即時性、開放性、虛擬性、交互性和平等性既是優點也是缺陷。首先,主要表現為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對中華文化的滲透,不斷沖擊著我國主流文化,包括文化傳統、思想觀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高中生在接觸和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缺乏篩選信息的能力,容易受到網絡的煽動,再加上高中生本身處于驕傲易怒、自我意識強烈的心理階段,使得相當一部分高中生愛國思想和政治觀念淡薄、人文素質缺乏、思想道德素質根基不牢,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其次,不嚴謹和不真實的學術信息、經濟信息、博人眼球的娛樂信息以及各種黃色、暴力、低級趣味的網絡游戲正在通過互聯網影響著高中生思想素質和道德觀念的建立。許多高中生長期接觸這些不良信息,沉迷于網絡游戲,會漸漸拋棄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轉而信奉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功利主義,從而沖淡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
互聯網雖然是虛擬的,但是也是由人開發的,那么也可以通過人為進行監督和管理。黨和政府充分行使自己的職權,履行自身的職能加大對互聯網的監督和管理力度,通過頒布法律、法規等法律手段同時也可以運用經濟和行政手段對互聯網進行適當和適度的調控,及時防止不法和不實信息在互聯網上的流動和傳播;社會各界人士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做到不生產、不傳播、不擴散,隨時監督和檢舉不良信息;高中生在家長和教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互聯網,有意識地排斥不良信息。
互聯網不是“洪水猛獸”,不能放大它的缺點而抹殺它的優勢。伴隨網絡環境的不斷變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任務也勢必更加任重而道遠。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積極獲取實時信息,充分做好上課的準備,正確引導學生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的能力,提高對自我的管理和約束。
互聯網為每個人都構建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這正合乎“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人性,尊重每個人的想法和選擇。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話語權而無關年齡、種族、國界、地域等一系列外界因素。因此,將互聯網的人性文化理念運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能夠給傳統的教育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還能夠不斷創新,使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擯棄傳統單一僵化的權威式教學模式,充分尊重高中生的意見,給予他們自我選擇的權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能使高中生積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確規范自己的言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原則。
綜上所述,教師應充分發揮互聯網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聯動,揚長避短,使其二者聯動的積極效應不斷突出,并盡量避免二者帶來的消極效應,及時解決雙方聯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地發展互聯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