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煜
(甘肅省莊浪縣南湖小學)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體現(xiàn)了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從應試的角度看,作文更是占據(jù)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一直有著各種關于作文重要性的俗語,如“得作文者得天下”等等。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作文一直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一部分,尤其是對于農村的小學生而言,他們與城市的孩子之間,在綜合素質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很好地培養(yǎng)他們這方面的能力,那么差距無疑會越來越大。
其實農村的小學生也會有很多新穎的寫作素材,一些只會發(fā)生在他們身邊而城市的小學生無法親身體驗的事情,就是他們的優(yōu)勢所在,應該充分發(fā)揮。這些農村小學生的最大問題就在于他們不知如何運用這些素材,不懂得如何組織語言形成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這也是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重要的是,學生從小學被培養(yǎng)出來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將會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生涯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語文學習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靠一點一滴的積累最后形成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更應該從小學生開始抓起,有意識地培養(yǎng)、鍛煉他們的寫作。
農村與城市相比,信息閉塞,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很多農村的小學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室,他們也許一學期能去上一節(jié)課,為了更好地節(jié)約教學資源,也為了能更快地輪到下一次用多媒體教室上課,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幾個班的學生一起去,搬著椅子擠在教室的過道聽課。農村教師一般就是學生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因為作為農村孩子的父母,他們大多也是沒有什么文化,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幫助孩子學習無從下手。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多觀察社會、觀察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要求他們能夠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感興趣的現(xiàn)象進行寫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希望他們能夠從身邊發(fā)生的小事中總結深刻的道理。還可以通過給身邊最熟悉的人寫信,可以是親戚朋友,也可以是同學甚至陌生人,寫他們所做的讓你感動的事情,引導學生多進行情感表達。
農村小學生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容易形成內向的性格,往往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愿意與人交往、溝通,甚至在別人詢問的時候也常常選擇沉默。語言上的不愿表達自我也會折射在寫作當中,具體表現(xiàn)就是寫作過程中,不具有真情實感,很難寫出打動讀者的片段。因此,教師還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寫作無非就是用文字記錄出現(xiàn)在腦海中、視線中及聽力范圍內的東西,當然除此之外還可以寫想象的東西。想象對于寫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可以描繪出他們不曾見過的東西,他們的世界更加的豐富多彩。
語言是作文的基礎,俗話說無米不成炊,沒有一定的素材積累就不可能寫出一篇好文章。跟學習英文是一樣的道理,當你連單詞都沒有認全的時候,如何能夠做好一篇閱讀理解。那么,老師在教學作文的時候要幫助學生不斷積累素材,把看到的名人名言摘抄下來,尤其是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積累素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只有把看到的那些素材和優(yōu)美的語句都記錄下來,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才是學習好作文的前提條件,否則寫作時就會出現(xiàn)無話可說的情況。
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文也有一再強調積累的重要性。那么除了學生自己平時注重積累外,教師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日常生活的習慣,從普通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一點新鮮的事情,為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造條件。如何做到為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造條件,往往也是很多語文老師考慮的問題,在此對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幾點建議。首先,可以開展豐富的課余活動,給學生接觸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以及沒有生命的動植物的機會,還有接觸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與事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世界的美與丑、體味與辨別社會中的善與惡,開闊寫作思維,也早點成長;其次,學生在平時練習的造句、篇章閱讀,小學生必讀書目等等所有可以積累到素材的內容中,做好摘錄筆記;另外,學生們還應該寫日記,把自己每天的想法寫下來,要求必須真實。這不僅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
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能力有很多種方法,本文主要介紹了幾種有效可行的措施,希望農村教師能真正地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耐心地進行指導,農村小學生也能夠盡量落實好措施,從而提高作文能力。
龍秀英.淺談農村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六卷)[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