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祥
(廉江市塘蓬中學,廣東 湛江)
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素質教育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綜合素養的培養是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也是當前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落實的教學任務。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還要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合作精神、學習信心等,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
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是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無論是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還是在今天的素質教育模式下,這一教學目標都必須要有效落實。強健的體魄是展開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體育教師應當加強對新課改內容的研究,結合新課程標準以及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完善的教學方案,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1]。為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讓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滿足,初中體育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需求、身體素質等各個方面要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內容。例如,在跑步項目中,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完成200米或者500米的短跑,對于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完成800米或者1000米長跑,對于身體素質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完成1000米或者1500米的長跑。這種分層教學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讓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強化[2]。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每個學生都能在努力的基礎上完成學習目標,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習信心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強。
合作能力是當前社會每個人都要具備的一項基礎能力。一直以來,合作都是人類得以持續發展的根本方式。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學生在今后是很難走得遠的,也很難得到用人單位的重用。合作能力是學生融入社會必須要掌握的一項能力。初中體育教師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在具體的體育實踐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相對于其他的文化理論課來說,體育學科在學生合作意識培養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勢。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或者其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合作意識[3]。初中生正處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階段,這個時期形成的意識、品質和能力不僅會影響學生當下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對學生的一生都會造成影響。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當下的人際交往現狀,還能讓學生畢業走上社會如魚得水。例如,在跑步練習中,為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可以采取接力賽的方式開展教學。首先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每組學生進行跑步接力,用時最短的小組即為獲勝小組。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對于初中教育體系中的其他學科,體育學科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具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在學生意志品質培養上面,體育學科有著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勢。對初中生來說,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生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完成繁重學業的關鍵條件[4]。學生的意志品質主要涉及決斷性、自制性和堅持性。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初中生從小在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寵溺下長大,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承受能力較差,尤其是堅強意志品質的缺乏,在初中生群體中非常常見。還有很多的學生對教師以及家長過度依賴,在學習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產生畏懼心理、退縮心理,甚至還有些學生產生棄學心理、厭學心理,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初中體育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強調學生的全身心投入,鼓勵學生堅持,幫助學生達到目標,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身體素質,對這些因素進行權衡分析之后再對運動項目的難度做出適當的調整,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一點點進步,在這個基礎上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素質教育賦予初中體育教學的新目標。初中體育教師要清楚認識到這一目標,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意志品質等各項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