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姣 王學祥
(淄博中學,山東 淄博)
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高考是其步入未來、走向人生巔峰的必經之路。因此,為了助力學生應對高考,為其將來的發展保駕護航,廣大教師除了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外,還應加強對高考的研究,基于高考去設計教學內容。本文將從微課教學的角度,對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學進行分析。
相比較于之前的高考,2018年山東高考的生物試題更加突出核心基礎知識的考查,這一點,與《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所提倡的要重視學生知識、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的要求相契合。與此同時,2018年的山東高考生物試卷也展現出了題型穩定這一特點,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上述內容是比較容易適應的。對此,在后續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如下兩方面著手:其一,基于考試大綱,不斷提升學生對核心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其二,基于高考中的典型試題,不斷錘煉學生的四大能力。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微課教學漸漸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并且在現階段已經成為很多教師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大法寶。所謂微課教學,就是教師圍繞自己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制作微課視頻。之后,學生基于自身知識的薄弱點,及時在課下利用微課視頻進行學習和鞏固。要知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所以一堂課下來,勢必會有不少學生無法有效“吃透”教師所講的知識,而微課教學剛好可以對此作出補充,而且還能有效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般來說,微課視頻只有八到十分鐘時間,加之其內容十分精練,所以學生在利用微課視頻學習的時候,會相對比較輕松,從而能有效地夯實自身的基礎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那么,從新高考的視角出發,教師應如何在具體的生物教學中運用微課呢?筆者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如下兩條策略:
誠如上文所述,新高考背景下,核心基礎知識的考查成了高考中的重點,因此,在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核心基礎知識的講解去制作微課,以《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與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這部分知識的微課視頻制作為例。在制作該節微課視頻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其重難點內容,即“影響物質跨膜運輸的因素”和“探究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并在實際微課教學中對這兩部分內容進行重點突出。此外,從核心基礎知識的視角去考慮,教師可以將這一整節內容劃分成六個部分,分別為“生物膜結構的探索”“生物膜的成分和功能”“生物膜的流動性”“生物膜的空間結構及其與成分和功能的關系”“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胞吞與胞吐”,然后分別針對這六部分內容去制作微課視頻,這樣做既有利于教師控制微課視頻的教學時間,還有利于教師對這六部分內容進行精細化講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內化這六部分內容,完善其知識體系。其他知識的微課視頻制作,均可參照上述內容。
試題講解是高中生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師除了要重視核心基礎知識的講解以外,還必須要對試題講解予以高度重視,然后基于新高考的特點,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進行講解。
通過分析發現,2018年山東高考生物試卷上的試題有如下特點:其一,選擇題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考查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其二,非選擇題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四大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當然,也兼顧了核心基礎知識方面的考查。綜合上述內容,教師在制作試題講解視頻的時候,所選擇或所創設的試題一定要注意貼合新高考試題的特點,以便學生能通過學習切實掌握新高考試題的題型特點。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要想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新高考,就必須要加強對新高考的研究,與此同時,還要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創新,以便能切實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更好地去迎合新高考對現今高中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先對2018年山東高考生物試卷進行了簡單的評測,之后又從微課教學的角度對高中的生物教學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給廣大高中生物同行帶來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