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澤勇
(貴州省安順開發區宋旗學校,貴州 安順)
閱讀是學生學習新知、發展能力、豐富感情、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普遍不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要提高,有幾個要點值得我們關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適當舉辦讀書活動,如讓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讀的一本書或介紹書中喜歡的一個人物;讓學生談談最近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此時,同學們會沉浸在書海中,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
鑒于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閱讀課文,給學生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能反復地、充分地閱讀,有時間思考,并能夠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沒有主體的“心知”,老師哪怕講得天花亂墜,也不一定有多大價值。有效的閱讀教學一定是讓學生唱主角的,要讓學生有“學習主人”的地位。
有些老師往往以為教學課文就是閱讀教學的目的,只要完成了課文教學或者講完了課文,閱讀教學的任務就完成了。這種對閱讀教學目的片面性認識把教學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不可取的。教育的目的是育人,閱讀教學的目的同樣是育人,我們的閱讀教學不僅要有知識和方法技能,更要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影響了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收獲的多少。
名師出高徒,通常情況下,只有閱讀理解能力強的老師,才能教出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如閱讀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有這樣一個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有的教輔書把“炙”譯為肉湯,有的老師就不知道對不對。其實“炙”,是火上烤肉的意思。把“炙”的意思搞清楚后,整句詩蘊含的思念邊塞將士豪邁生活的感情就很自然地出來了。如果我們老師清楚文言語法,心中有數是能講清楚的,學生也是會很容易明白的。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并不是說教師不能講,這恰恰需要教師有較高的講解能力。講授法自有其合理與合法處。我們指點的是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傳授的是閱讀方法,提供的是閱讀必需的背景知識。講解中示范的是閱讀的進程,培養的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閱讀教學過程,也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在講授中要善于以情激情、以情促知,激發學生的積極投入閱讀教學,使閱讀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體驗。
教師的講解也是對學生的一個熏陶,教師在課堂上的情感表達、在課堂上的妙語連珠,旁征博引常常會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的欲望。很多時候學問是“熏”出來的,“熏陶比管理和訓練更接近教育的本質”。
語文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的閱讀教學的目標除了具體的課文目標外,更應通過教師的講、學生的學制定如下具體實際的目標:
有效閱讀教學要立足于學情。對學情的準確把握是有效閱讀教學的必備條件。只有清楚地了解學情,才能使教學目標真正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只有以學情為起點,才能選擇最優的教學策略,設計適宜的對話板塊。我們可以用課前前測、課中反饋、課后總結來把握學情。
老師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基礎上,著眼全局,篩選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學難點教師要設置好坡度,讓學生有“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在教學冰心的《談生命》時,這篇文章只有一段,我讓學生讀后思考把文章分層,學生抓住兩個比喻:“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以及“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就把一段分成了3層,這樣讓學生理清作者思路,明白了主旨,學生一下子就覺得課文清晰起來了。
閱讀后對重點片段進行必要的模仿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另外,適當地教給學生一些閱讀題的答題方法技巧也是有必要的,學生在了解掌握答題方法技巧的同時,對相關閱讀知識也會有精準的把握。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在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努力探求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才能為我們提高閱讀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不斷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