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城俊
(衡東縣第二中學,湖南 衡東)
語言是實現人與人交流的一種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肯定離不開語言,教師講課,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反饋,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等都必須依靠語言來傳遞。教師往往通過準確規范的敘述,恰到好處的點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好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如何發揮數學教學中的語言魅力呢?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教學語言是師生傳遞信息和交流的載體,親切、溫和的教學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態,最能激起學生的熱情,可以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就如古人講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傳授知識,還是評價學生,都應該語言溫和親切,并富有激情。對后進生更要注意語言的表達,不能使用挖苦諷刺的語言,不要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即使有些問題回答錯了,也要盡可能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不能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失掉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學生肯定不能學好數學。相反,能多發現這些學生的優點加以表揚和鼓勵,那將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甚至可能因為老師的某一次表揚而脫胎換骨。
對概念、定義、定理的敘述要準確無誤是一個數學教師最基本的要求,不能讓學生產生誤解,甚至產生錯誤的知識性講授。教師應該做到:一鉆研教材,對概念的本質和術語自己先理解透徹,比如“正無窮”與“正無窮大”、“整數”與“整數集”等不區分,就違背了同一律;還有的教師講“內錯角相等”“根號下大于等于零”等,就忽略了“兩直線平行”“偶次根號下”的條件;也有在學生作圖時畫了一個不準確的鈍角三角形,于是點評時說“這不是個鈍角三角形”等,就違背了矛盾律;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注意區別講述,缺少準確性,導致學生用到這兩個定理時混為一談。二是必須用數學的專業術語和普通話來授課,不能用地方方言隨意地表達概念、性質、定理等,比如,不能把“全等三角形”說成“一樣的三角形”等。
嚴謹簡潔,除了要有準確性,還要有規范化和簡潔性,語言精練,簡捷概括,不重復啰唆,善于抓住重點,起到指導和畫龍點睛的作用,令人耳目一新。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一定的理論性和枯燥性,若能讓學生從現實生活的實例中學會抽象的數學概念,利用一些口訣記憶一些枯燥的公式,如利用“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的口訣來理解記憶三角函數中的誘導公式。在課堂中多運用實際生活的事例、通俗易懂的口訣、膾炙人口的名言和網絡上流行的語言,這樣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就不會感覺到枯燥,原來沒有生氣的東西也變得有活力。怎樣才能實現數學教學的語言含蓄、幽默、富于啟發性呢?
第一,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使數學中比較抽象的概念、法則、定理等充滿活力。一般地說,對人的感官刺激性越強的語言,越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如我們在講授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的增長性時,可以說指數函數的爆炸式增長,讓學生記憶深刻,易于接受。
第二,要用心組織語言。生動形象的語言能開啟學生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也能把學生帶入知識的殿堂,讓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若一個數學老師的課堂語言生動形象,學生就會覺得這個老師幽默風趣,從而喜歡這個老師,進而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并且喜歡數學這門學科。
肢體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非語言表情達意,達到更好教學效果的一種創造性的行為。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肢體語言傳達的信息占人的信息交流的60%以上。教學是師生信息交流活動,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可見,數學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在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以實現高效課堂。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有自己的表情,不同的表情傳遞著不同的信息,課堂上的表情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情,善于運用表情的教師是一個很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一名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一個手勢、一個肢體動作向學生傳遞某些特殊的信息,讓課堂生動,更加直觀。學生是高興、贊成、反對、生氣,我們可以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和某些肢體動作捕捉出來。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課堂上,教師巧妙地運用眼神來表情達意、組織教學,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我們也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一個眼神來了解學生的想法,因此理解學生的肢體語言也是了解學生的一條重要途徑。
要真正發揮數學教學中的語言魅力,不是簡單地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了。需要教師肯花時間,用心鉆研,平時教學注重語言的研究和雕琢,才能讓自己的數學教學語言發揮到極致。這樣老師自己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語言藝術既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連,又能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盡情發揮數學教學中的語言魅力,使教學效果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