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業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中學,江蘇 宿遷)
一個人的信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受活動結果、他人態度和自我評價等因素的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自信心與成功率成正比。這在體育教學中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那么,體育老師在體育鍛煉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呢?
研究證明,不斷地讓學生獲得成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信心的根本方法。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為了使學生獲得足夠多的成功以及由此而帶來的積極情感體驗,教與學應在教學中遵循“小步子”的原則,也就是學生所制定的行為目標不可太高,必須適合他的現有水平,然后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讓學生分段逐步完成,并在完成后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每完成一個“小步子”就增加一分信心。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要善于維護和保護他們原有的自信心,并不斷發現新的起點,讓他們獲取新的成功,更進一步增強自信心。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對他們關懷有加,努力為他們創設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成功,樹立自信。
“代溝”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橫亙,無論是在家長與孩子,還是師生之間。但作為師者,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積極地削減代溝,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我們要提供、創建一個雙向溝通的平臺,平等對話。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要改變以往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期望和要求的做法,多了解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主動找你交流、向你傾訴,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態度要真誠、傾聽要耐心、分析要細致,讓學生覺得你就是他(她)最忠實的朋友,因為在朋友面前人不會喪失信心,相反會樹立信心。
當學生在生活、學習、鍛煉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很需要聽眾來聽他的心聲,以解內心的困惑或者需要有人同情他的哀傷等等,這時老師要抓住時機給他解惑或者給他鼓勵和幫助,讓他及時調整或及時回歸積極上進的人生狀態;同時當學生獲得成功,需要與人分享快樂的時候,教師不要吝嗇時間與微笑,要給予表揚,讓他信心滿滿,對人生充滿更大的期待,但同時也要含蓄地引導,防止驕傲的情緒滋生,驕傲的情緒是自信心樹立的大礙。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很重要,要想關系融洽,教師就要擺正位置、找準角色,在訓練過程中,多稱贊、多欣賞。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很多知識和能力正隨著生活、學習體驗的加深而逐步形成。人無完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需要改進。訓練過程中,點滴的進步,得到教師的認同和贊許,都會有利于學生建立自信心。
體育鍛煉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教師要相信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自學能力,從而鼓勵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做活動的主人。現在的學生都是特殊的一代,不是懶,就是被慣著;不是管的,就是散放的。對個人的方方面面及能力還沒有充分認識和發掘到位,因此激發其內部動機很重要,要調動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充分信任自己,讓他們充滿信心地完成任務并不斷地進取,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使自信在喜悅中得以樹立。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或者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客觀條件,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當前的情況,適當提出期望值。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培養,同時也讓部分學生明白體育這門學科也是需要天賦和先天的身體條件這些客觀現實的,及時調整對自己的期望值,既不能妄自菲薄,亦不能好高騖遠,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步步完善自我,逐漸樹立信心。
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的多,特別是留守兒童。好多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常言“醫者父母心”,同樣“師者亦是父母心”。作為老師不光傳道、授業、解惑,還要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能夠自信滿滿,笑迎未來。對于存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做到時時觀察,刻刻留意。因為內心的不健康,遠比身體欠佳帶來的傷害要大得多。
自信不是一個事物,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它完全是一個人精神狀態的體現。自信的人都是一樣的,不自信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因此,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做一個有心人,畢竟你的成功要建立在他人成功的基礎之上,只有他們自信了、成功了,你才能成功,因而才能自信。所以在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光是教師的責任義務,更是教師價值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自信心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