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燕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學,安徽 合肥)
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特征,是我們認識和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內容是對第一框內容的延續,第一框《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是從原理的角度說明世界永恒發展的,而本框則是從方法論角度說明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讓學生領悟發展的觀點,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本框內容主要分了兩目。第一目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重點讓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懂得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對事物發展的前途充滿信心;還要懂得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與挫折。第二目是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重點是讓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著眼于事物發展過程中量的積累,踏踏實實,埋頭苦干,還要抓住機遇,果斷促成事物的質變,推進事物發展。
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以前已經學習過了唯物論的基本知識和辯證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一課,對于論證發展的普遍性的難度降低。本框作為前一節課的方法論,學生學習本課有一定的延續性。此部分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也能讓學生對生活有所感悟,因而學生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興趣,課堂的參與度也會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發展的觀點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且本框內容知識量偏大,還有一些新的名詞需要理解,這對初學哲學,對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關系不是很明確的學生來說,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難度。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結合高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和社會實際,設疑問難,循序漸進,用豐富而生動的現實材料來引出和論證相關觀點。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精神,課前準備充分,課上組織討論,提高認識,并將思想認識內化,避免空洞說教和簡單灌輸。
知識與技能:
1.識記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舊事物、量變、質變的含義。
2.理解新舊事物的區別;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意義。
3.聯系社會生活區別新舊事物,能舉例分析說明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舊事物。
過程與方法:
1.以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為指導,培養把握全局,預見事物發展前途的辯證思維能力。
2.通過對量變、質變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并學會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與困難,正確面對社會主義事業前進道路中遇到的困難,并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正確處理埋頭苦干和遠大理想的關系等問題。
2.能夠正確理解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踏實努力,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斷積累,還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勇敢抓住時機促成質變,贏得成功。
1.教學重點: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及方法論,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及方法論。
2.教學難點: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課前大屏幕播放《科技改變生活》,通過觀看視頻感受科技對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自然導出課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展示圖片材料:智慧課堂的現狀和介紹。
引導學生回憶新舊事物的含義,分析智慧課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新事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圖片材料,并結合自己學習生活中對于智慧課堂的感受,進一步深入了解智慧課堂,為后續的學生活動做好鋪墊。)
2.學生活動:小型辯論賽。
合肥十中建立新校區以來,教育局領導、校領導高度重視高效課堂和智慧課堂的建設和提升。那么,智慧課堂能否戰勝傳統課堂成為教育界前沿呢?我們現場來辯一辯:
課堂活動:組織一場課堂辯論賽。
辯題:正方:智慧課堂最終能完全取代傳統課堂;
反方:智慧課堂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課堂。
要求:結合課本知識展開辯論。
環節:立論陳詞&自由辯論。
準備時間:2分鐘。
參賽人員:
第一大組為正方。
第二大組為觀察總結員,總結活動中涉及的知識點。
第三大組為反方。
(1)組織辯論賽。
公布辯題,分組,選出正反方辯手,辯手在本組搜集辯論觀點及資料做準備。主持人介紹辯論賽分為兩部分,第一階段:雙方陳述各自觀點,第二階段:自由辯論,每位辯論的同學發言時間一分鐘。宣布比賽開始。
(2)老師點評正反方的表現并總結升華。
根據同學們的論點,分析智慧課堂和傳統課堂的發展趨勢得出結論——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時分析當前智慧課堂存在的問題和傳統課堂的優勢,引導學生明確,新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從而得出結論,智慧課堂代替傳統課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3)現場調查:傳統課堂和智慧課堂,這兩種差異很大的教學方式,你更喜歡哪一種?
學生各抒己見,紛紛論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適時的總結,引導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引導學生熱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同時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升華。
(4)問題探究:不論是自然科技領域、社會歷史領域還是個人成長發展歷程,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對我們生活的啟示是什么?
學生可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分析,聯系實際,理解哲理,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從而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勇敢地接受困難與挫折的考驗。
(5)感悟升華:配樂詩歌欣賞《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
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
現今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通過一篇很熟悉的詩,讓學生領會哲學就在身邊,來自于生活,又指導生活,進一步讓學生感悟自己正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人生路上難免遇到挫折,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內容中有兩個新的名詞,理解有些難度。借助貼近學生生活的智慧課堂與傳統課堂案例,設計學生辯論活動,既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新舊事物,理解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最基本的知識要點;還能夠在學生參與辯論賽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能力;另外,通過學生自己辯論,認識到希望和挫折并存,進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的升華。)
二、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
情境設置(一):觀察與思考
選出優秀辯手,進行頒獎,獎品:氣球。由優秀辯手當堂演示吹氣球,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氣球發生的變化,思考氣球的爆炸是不是突如其來的?
直觀、形象,由感性到理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初步感知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并初步明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教師點撥:就像氣球的爆破不是突如其來的,它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其實,一個人的成長也是如此,也需要一個點滴積累的過程,現在,我們把目光投向眾多中國人所喜歡并引以為傲的運動員——孫楊!孫楊七歲開始練習游泳,由一名普通運動員成長為世界冠軍,成為大家心中的榜樣和驕傲。讓我們一起來跟隨孫楊的步伐看看他的成長史!
(設計意圖:通過吹氣球的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氣球的變化,初步感知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情境設置(二)
1.觀看圖片:《我游泳可以繞地球一圈》。
問題探究:
孫楊的成功經歷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點撥:孫楊的不懈努力、日復一日的訓練和經驗的積累,成就了賽場上雄姿英發的他,成就了他人生中質的飛躍。他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要想人生成功輝煌,離不開量變和質變。什么是量變?什么是質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提出問題:所有的質變都是發展嗎?
學生自主閱讀,合作釋疑。
2.觀看視頻《圓夢時刻》,了解孫楊抓住機遇,獲得成功。
孫楊的成功也離不開他對時機的把握,在做好了量的積累的基礎上,把握時機,一舉成功,同時,他又在自己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獲取新的成功。
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合作討論,得出結論: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2)在此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由此推動事物不斷向前發展。
由孫楊的成功,談談對自己的啟發,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得出結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但并不是只要有量變就發生質變,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同時要不失時機地捉住機會,促進質變,推進事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回歸路是漫長的。培養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又要不失時機地捉住機遇,促進質變,推進事物發展。
(設計意圖:榜樣總能給人力量,選擇學生崇拜的孫楊的例子,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深深感受到獲得成功的不易,進而實現本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生活實例智慧課堂到生活榜樣孫楊的成功,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發展的普遍性,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1.結合本課內容,簡單談談你準備如何實現你的夢想。
2.結合本課內容,談談你對于實現中國夢的看法。
(設計意圖:課堂教學中選取的兩個例證都是貼近生活,更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愿說。結束新課時,通過兩個開放式提問,既讓學生系統地回顧本節課內容,又能讓學生開闊眼界,進一步思考國家的發展歷史,樹立正確看待社會歷史發展的觀點。)
課堂練習:完成學案課后小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