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甘肅省會寧縣白草塬鎮初級中學,甘肅 會寧)
農村孩子與城里孩子按照接受教育條件來比較,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會相對有所限制。但語文教學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那么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慢慢縮小城鄉間的差距,讓農村語文也能夠實現有效教學,還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去實踐、摸索。下面,筆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基礎,經過長期的思考,不斷地總結,就農村語文的有效教學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初中養成好習慣,高中規劃好人生。初中階段是學生接受新知識、探索新事物的重要時期。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在講授《下雨天,真好》這篇文章時,作者全文以“雨天”為線索,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向讀者講述了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的心境,自然地流露出了當成人之后對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喜愛之情。在此背景下,教師可以開拓學生思維,鼓勵學生不斷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說,作者為什么會寫道“如果我一直不長大,就可以永遠沉浸在雨的歡樂中”?這個時候的思考就已經超越了文章本身,升華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高度。在發散學生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品味文章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在班上舉行征文展,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雨天的看法,可以是某一件開心的事情,也可以是下雨天的心情。教師借征文展來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學潛能,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優秀習慣。學生在相互討論分享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學生勤于思考,不斷討論,互相交流,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既發散了思維,也了解了文章背后的深層含義,更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并且使得學生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得以提升。
興趣是學生求知道路上最好的老師,縱觀現在的課堂模式,大多數都是自主預習—合作探究—總結升華的過程,教師在一味的講授過程中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夠全盤掌握新知識。因此,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改變上課模式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而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能夠使原來難以想象的學習內容通過圖片、視頻等表現形式而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教師就可以輔助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在引導學生了解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經歷遭遇過程中,教師可以輕輕低放《長門怨》的琵琶曲,作為背景音樂,渲染氣氛,進入情境。同時還可以找出歷史上描寫白居易的詩歌,來讓學生做進一步的認識。同時通過潯陽江邊、楓葉荻花等意象的引入,讓學生跟著琵琶女的琴聲永遠記住了那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美麗憂傷故事。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將所學文章內容編導成話劇,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文章內容表演出來,有沒穿衣服的皇帝,一直“忙忙碌碌”的兩個騙子,撒謊的大臣,還有那兩個純真可愛的兒童。學生自導自演,在編排話劇的過程中能夠對全文內容做進一步的掌握,從而領悟到文章想要表達的真善美。教師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融洽師生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深入貫徹落實新教育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改革。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練習的過程,按照以往規律,教師要不斷地給學生重復用以加深印象。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適量練習來鞏固所學到的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比如,教師在講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時,讓學生了解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是要通過與父親分別時對父親背影的描寫來刻畫父愛如山這個主題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練習課上帶領大家對文章內容做進一步的概括和總結。比如說,文章多處寫到父親的背影,那么最讓作者感動的具體是哪一次?作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來突出主題?還有,深沉的父愛,作者感受到了嗎?具體在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兒子理解父親的深情了嗎?教師不斷地用問題來一步步引導學生走進文章,感受文章背后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由淺及深的練習來更好地把握理解文章,逐步地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領悟到文章精髓,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語文有效教學的實現更是一條任重而道遠的探索之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實踐改革,進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效率大幅度提高,讓農村教育更加適應現代化教育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