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玲
(會寧縣桃林中學,甘肅 白銀)
微課是近些年新出現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各個學科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通過5~10分鐘的視頻將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呈現,極大程度地節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特別是對于生物實驗課的教學而言,學生通過課下進行的微課學習,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進行課上的生物實驗,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初中生物教學而言,實驗是提升學生生物知識掌握能力的重要途徑。通常,一位生物教師都要對多個班級的生物課進行授課,但受到實驗材料及實驗條件的限制,導致實驗課很難在全部班級都演示。并且,由于很多學生在教師進行實驗演示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注意力,不明確要對什么內容和步驟進行觀察,極易出錯過實驗現象的情況。還有些學生由于距離實驗較遠,導致演示實驗的無效性等。并且,教師在進行課堂演示實驗時,基本不會重復,學生是不能產生良好體驗的,導致學生在進行實驗時會出現大量錯誤,最終致使實驗的不成功。而在利用微課教學的情況下,教師事前將本節課的實驗內容通過微課進行呈現,學生就可以在課前對于本節課的內容進行預習。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反復地進行觀看,還能夠通過對于重難點內容的重點觀看,更好地理解實驗內容。這樣學生在進行具體生物實驗的過程中,就能夠通過對于微課的回憶進行操作,也可以避免錯誤操作的出現,有效地提升了生物實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生物課程的學習與探究實驗有著緊密的關系。但是對于初中生物知識而言,有些探究性的實驗需要通過較長的時間,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也就不能對科學實驗探究的全過程進行體會,無法理解與其相關的知識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對微課進行有效應用,將時間比較長的實驗過程進行完整拍攝,再進行適當的編輯,通過較為動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過程更好地掌握。比如,在對“探究酸雨的危害”進行教學時,其實驗最少要進行一周的時間,并且還需要每天都定期對實驗過程進行觀察記錄。對初中學生而言,此實驗是存在較大困難的。而針對于此情況,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都只有通過講述的方式直接告知學生實驗的結果。若長期采取這樣的方式,學生就不會再有對于生物實驗的興趣,其實驗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
而通過對于實驗微課的有效應用,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選擇具有較強動手能力與學習興趣的學生組成實驗小組,提前進行任務的布置。并要求其對于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進行記錄。之后把視頻進行編輯和整合,形成5~10分鐘的微視頻,并發送給學生,讓其他沒有參與的同學也能夠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在反復進行微課的學習之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關的討論。其極大地解決了實驗場地及時間的問題,使探究型的實驗更加具有便利性和直觀性。也極大程度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操作能力進行了有效的培養,開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
課外實驗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初中學生的生物知識,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當前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的內容都是需要學生通過課外完成實驗內容的,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就目前實際的開展情況而言,學生在課外基本沒有充足的實驗材料,也有著明顯的畏難情緒,導致其無法進行有效的實驗。而對于此類情況而言,教師就應該利用微課介紹實驗的內容與步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克服困難開展課外實驗。之后,再將學生的實驗成果進行有效收集,制成微課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鞏固其已經掌握的生物知識,實現初中生物教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微課是一種新出現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各學科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獲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對生物課程而言,其最基礎和重要的是實驗課程的教學,但當前仍舊有很多的因素影響了生物實驗課堂的順利開展。通過微課的有效應用,在突出教學重難點的同時,也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就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生物實驗,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實驗能力,生物知識也得到了鞏固,對于初中生物實驗課堂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