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賢德
(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實驗中學,安徽 蚌埠)
班班通作為嶄新的教學形式,它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媒體,在一定條件下追求最佳教學效果。如何合理運用班班通媒體優化初中數學教學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深刻地體會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利用班班通教學資源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有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班班通,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教師與學生間搭建紐帶。本文論述了班班通技術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策略。
就傳統教學模式來說,課堂中教師是主導者,而學生則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這與我們素質教育教學的初衷是相悖的。初中生心智尚不完全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新鮮事物的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那么,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從課堂開始到課堂結束一直保持興趣和積極性。而學生一旦對學習的東西失去興趣,則很難再進行富有效率的數學學習。所以我們就有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尋找可以更加契合時代特征、符合初中生年齡特征、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如果我們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班班通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更便捷地向學生傳達課程信息。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課時,由于這一部分是初中數學課堂中比較難的一部分,而我們的初中生想象能力與邏輯思維往往比較有限,很難在腦海中形成圖形的概念和形狀,從而無法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道理、依據和推導過程。在此基礎上,學生往往只是死記硬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法則,往往花費很長時間去記憶但又很快忘記。即使記住了,學生由于只是死記硬背而無法將知識進行應用。這時,老師可以適時地引入班班通多媒體技術,課件出示播放三角形的動圖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推導過程圖,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相似三角形的了解,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各種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并且進一步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法則的推導過程直觀地展示,從而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推導過程和計算原理,在頭腦中形成各種圖形的聯想圖。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學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過程后,可以更好地把握判定的關鍵點,更好地將知識進行應用。在此基礎上,我會向學生介紹其他圖形相似性的判斷,如相似多邊形,從而為下一節“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做好鋪墊。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聰明才智,自我尋找和發現多邊形相似性判斷的方法,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講出自己的發現和感悟。老師將班班通多媒體技術引入初中課堂教學時要注意要點的選取必須適當,并非各個內容均適合制作成為多媒體課堂。
初中教育絕不僅僅是知識化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深化學習內容、擴展深層次的教育,數學教學亦是如此。如果僅僅把初中數學教育等同于知識學習,則是很膚淺的教育,所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初中數學在基礎教育的層面上,我們需要深化學習內容、擴展深層次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實現教學價值的提升。
數學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這些在學生后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將會非常大。然而初中數學學習內容較多,學習難度較大,是最具難度的一門學科。我國的教育水平地區間差異大,一些老師水平相對低,很難有效地開展數學教育,更別說正確地運用班班通教學設備開展數學教學。如果我們可以把班班通技術引入課堂,播放其他名師的教學案例和教學視頻,傳播準確的教學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保證學生接收到正確的知識學習,進而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班班通作為現代教育的輔助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授課水平,加強了教師對教學理念的革新,更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更是創建高效課堂推進有效學習的好幫手。數學教師利用班班通技術對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和訓練,可以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更可以幫助老師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