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航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中學,浙江 金華)
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教師工作勤奮,從早到晚一心撲在教學上,但效率不高,學生學習很苦很累,但學習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變得尤為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如何學習的人。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有效教學的關鍵。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具有鉆研探究的精神。下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教師是教學的核心人物,是教學管理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法沒有固定的模式,所謂教無定法,就是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對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然而,在現實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的教法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依然還是傳統的“包辦式”,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受到了擠壓,缺乏獨立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學生養成了“老師自問自答”的習慣,很多問題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為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辦。教師在教學中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怎么現在的學生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搞不清楚,真是越來越難教了。教學沒有生氣和活力,教學效果收效甚微,殊不知這是教師的教法出了問題。改變教師的教法可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教師認真備課,從多方面做好對所教內容的準備,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作為教師熱愛本職工作愛崗敬業的要求,但是教師不能全部包辦,在教學活動中,各項工作包括內容準備、問題的設計及回答、深入探究等都由教師來完成。整堂課下來都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發言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基本沒有,認為如果學生時間花的多了就會完不成教學任務。認為教師講得越多,學生就會掌握得越多,其實這是錯誤的教學觀念。我們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去強占學生獨立思考探究消化的時間。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我們要改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放心地讓學生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一定要給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時間。一節課45分鐘,可以分為三段:教師講授15分鐘,學生合作探究15分鐘,還有15分鐘鞏固消化所學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要精講,主要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重在思維過程。簡單的不講、學生通過預習會的不講。教師更多的是向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完成教學內容。當然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出一些在探究中遇到的問題,請老師幫忙一起解決。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合作者和互助者,通過互助和深入研究真正掌握知識,這種教學策略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學習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好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暢游知識的海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針對不同的課堂類型,提出不同的學法。
新授課學生是第一次接受新知識,對很多知識都是陌生的。學案導學能夠幫助學生明白學習的知識點、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整個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清晰地掌握新課的內容。比如,在教學《石油寶庫》這一內容時,我設計了導學案,導學案分為三部分:樂學部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基本由學生個人獨立完成。這一部分主要設計一些基礎、簡單的題目,多以填空題、簡答題形式呈現。學生根據學習的目標、學習的重點難點,課前自己先預習教材,圈畫出教材中的重點內容,然后完成樂學部分的任務。眾議部分。課堂教學的主干部分,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這一部分是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學習,為了突出重點,在設計時要理清思路、精心構思、重新組合教學內容、選好教學素材,要求學生組織小組合作討論,組長負責,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打分。比如,請設計以下石油運輸的路線,寫出途經的主要海域、海峽或運河,并說明設計的理由。(1)油輪滿載40萬噸石油從波斯灣出發前往英國;(2)油輪滿載20萬噸石油從波斯灣出發前往美國;(3)油輪滿載石油從波斯灣出發前往中國;(4)油輪滿載石油從波斯灣出發前往澳大利亞。經過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學習任務。睿思部分。強調學生的探究學習,解決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這一環節是知識的拓展,學生思維的提升。問題設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后續性,為學生的后續學習積淀思維的廣度和厚度,一定程度上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1)石油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這些國家石油開采完了將如何生存與發展?你有什么好的建議?(2)發揮你的聰明才智,用三種顏色來描述波斯灣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為什么?通過導學案的使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變式訓練能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同時可以一材多用,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2015年金華中考卷法律題:觀察漫畫《“流浪漢”的遭遇》,回答問題:你最欣賞漫畫中哪位顧客的表現?請分析三位顧客的言行加以說明(6分)。學生回答之后,我說根據材料可不可以再編幾道題目?這個問題拋給學生之后,他們興趣盎然,紛紛出謀劃策,從知識范圍和答題類型等角度進行改編,得到很多不錯的問題。比如:問題一:請從道德和法律角度,評析三位顧客的言行。問題二:面對三位顧客的言行,從不同角度為“流浪漢”出謀劃策。通過變式訓練,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情感、興趣、態度、意志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非智力因素往往比智力因素更能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顯得非常重要。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在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自己能夠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要多鼓勵表揚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來影響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學生就會不斷挖掘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能力。
教學形式多樣可以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1)采用多媒體技術,用直觀的視頻和優美動聽的音樂來進行教學。比如講《黃土高原》時,可以播放動情的音樂陜北民歌信天游以及安塞腰鼓表演視頻,充分展現陜北人民的奔放熱情以及憨厚、實在、樂觀開朗的性格,讓學生在動聽的音樂和壯觀的腰鼓表演中直觀形象地感受黃土文化,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轉移到教學中來。(2)采用寓言故事。它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同時,它也可以使深奧的道理變得簡單明了。比如講《告別依賴走向自立》這一內容時,可以采用《父子和驢》的寓言故事:父子兩人趕驢到集市去賣,途中聽人說:“看那兩個傻瓜,他們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騎驢,卻自己走路。”于是老頭讓兒子騎驢,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說:“這兒子不孝,讓父親走路,他騎驢。”當老頭騎上驢讓兒子牽著走時,又遇到人說:“這老頭身體也不錯呀,讓兒子在下面累著。”老頭子只好兩人一起騎驢,沒想到又碰到有人說:“看看兩個懶骨頭,把可憐的驢快壓趴下了。”老頭子與兒子只好選擇抬著驢走的方法了,沒想到過橋時,驢一掙扎,墜落河中淹死了。這則寓言提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要有主見、要自主。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3)巧用漫畫。利用漫畫教學,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改變以往思品課說教的弊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公民的人身權利時,可以采用連環漫畫《小剛的辯解》,圖一:老師,小強打我;圖二:老師問:他為什么打你呢?圖三:我在貼吧里說他了;圖四:老師說:啊。小剛說:你不是說公民享有言論自由權嗎?漫畫形象地說明了小剛和小強都侵犯了對方的合法權利,小剛侵犯了小強的人格尊嚴權,小強也侵犯了小剛的生命健康權。形象的漫畫教學使學生能主動思考、發現問題,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戴維·麥克利蘭提出成就激勵理論,認為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滿足的前提條件下,人還有權力需要、友誼需要和成就需要。成就需要得到滿足,人的態度和行為就會變得積極主動,就會為自己更高層次的成就需要不斷努力進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肯定贊美學生,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題時,就可以說一些激勵性的話語,比如:你真棒、你是最優秀的、你一定能行等。通過學生成就感的體驗,喚起學習的動力,使學生有更堅強的意志,向新的目標發起挑戰。
總之,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自覺參與者、決策者和行動者。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學生才會健康成長,成為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