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春
(徐州市東苑中學,江蘇 徐州)
贊科夫曾經說過:“當一個人對面前所學知識內容充滿興趣時,才能成為學習的動機。”學生只有對語文產生興趣時,才會主動投入其中。而課前導入不僅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更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而且在語文教學中,一個良好的開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抓住課前導入這一環節,快速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就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建立語文高效課堂。以學習七年級上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所寄》這一課為例,首先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導入李白的生平介紹、李白的一些詩歌、《尚書》中對李白的評價以及課文的相關圖片和小視頻等并說:“同學們,大家先跟著音頻一起朗讀課文,然后再仔細觀看我為大家準備的這些材料,看完之后說一說這首詩中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詩中蘊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聞道二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呢?15分鐘之后我們一起討論。”學生通過教師導入的課件對這首詩充滿了興趣,積極地觀看多媒體播放的相關材料,爭先恐后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說:“這首詩中有很多景物,像楊花、子規、明月等。”還有的學生說:“聞道是聽說的意思,表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朋友已經走遠了。”最后我對學生說:“大家說得太棒了,那我們現在深入學習這節課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還能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中快速掌握語文知識,從而有效地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小組合作,顧名思義,是指學生通過教師引導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學習。小組合作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符合新課程的要求,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學生和教師、同學之間的關系。但在當前的初中教學中很多教師為快速完成學生的教學任務,在語文課堂上只是單純地為學生講述課本知識,而且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小組合作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很多學生會在小組合作中談論課外之事,教師的觀點具有極大的片面性,這嚴重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反而會導致教學效率不斷降低。為改變這一情況,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情感態度、學習成績等將學生分成幾個數量相等、互相促進的合作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對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找出解決方案,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樣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既可以快速地掌握學科知識,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建立濃厚的游戲氛圍,增強班級團結精神。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把握好課堂氛圍對學生至關重要,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上,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積極性不高,對教師的提問也采用敷衍的態度,而且還會出現教師在上面講課,學生的心思已經飛到千里之外的情況,這樣的課堂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狀況,導致教學質量不斷下降。為使課堂充滿活躍的氣息,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回憶魯迅先生》這一課時,首先我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讓其從課本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角色練習,然后根據不同角色進行搭配扮演,并對學生的角色扮演進行了積極的指導和評價。最后我帶領學生回歸課本,思考“課文中寫了魯迅的幾個片段?”“在作者眼里魯迅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在我的指導下積極地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思考我提出的問題,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收獲樂趣的同時快速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綜上所述,構建高效課堂對初中生而言至關重要,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在小組合作以及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輕松掌握語文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除此之外,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為學生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為學生日后升入高中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