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國
(重慶市第49中學校,重慶)
如果把學生的課堂學習比作打仗的話,那么學生的課前預習就好比是刺探敵情,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睂W生唯有做好了預習工作,才能明白教師的教學思路,此外,學生通過預習,還能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樣一來,等到教師正式上課的時候,他們便能帶著問題,直接有針對性地去聽教師講課了。反之,如果學生不進行預習,那么教師在開課的時候,他們十有八九會覺得一片茫然,然后,他們會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才能漸漸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和上課節奏,可是,就在他們適應的期間,也許很多重要的知識就被他們遺漏了,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質量必然會下降,而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受到消極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想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就必須重視課前預習這一環節,要將該環節視為自身教學的重要手段,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預習時,應當事先依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制作一個課件或者一個微課視頻,這樣做,既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同時,還能規范學生的預習思路,這對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和預習質量極為有利。拿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這一章的學習來舉例,教師在制作課件或微課視頻之前,應當先明確這一章的重、難點,即:通過學習這一章的知識,學生會判斷正、負數,且能夠正確地運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此外,他們還能清楚地明白“0”所表示的量的意義。之后,教師依據這些內容去制作課件和微課視頻,并在課件和微課視頻中插入一些問題,如: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時常能看到這樣的數,如,在溫度計上,我們能看到-3℃;在藥品說明書上,我們能看到-10 mg等等,我們把這類數稱作什么?試舉幾例,說一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的探究欲望能夠被激發起來,這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這一章的內容。
通過預習,學生能對新知識有個相對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他們在學過新知識以后,往往會非常迫切地與他人分享,并且極其渴望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獲得自我價值的肯定(通過教師和同學的認同和表揚來實現),如果這兩點能夠實現,學生日后必然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之中。
然而,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滿足上述內容,因為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去開展教學,這使得學生的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剝奪,與此同時,其表現欲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壓制。另外,由于部分教師在上課時,總是會下意識地叫尖子生回答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等生和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此,教師必須及早轉變教學觀念,配合“課前預習”這一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該教學方式的具體實現過程是這樣的: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說一說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感悟和困惑,并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去解決那些困惑。在學生就彼此的困惑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這樣做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為了及時引導學生走出討論困境,并適時地對他們進行啟發,以幫助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討論的內容;其二是為了對學生進行監督,因為初中生畢竟年齡還小,自律意識還不高,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他們的精神世界已經越來越豐富,所以他們很有可能會趁小組討論之機去討論一些與課程無關的事情,而教師參與討論,能有效地約束和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思想,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進高效課堂的構建進程。更重要的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分享意識、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能力等諸多素質和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養和提升,這對其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大有裨益。
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所以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擺正心態,切莫急于求成,然后積極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我充電”,不斷獲取新知,不斷提升自己的執教能力,并基于此,不斷對自身的教學狀況進行反思和總結,在找出問題之后,及時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去解決該問題,以期能使自身的教學模式不斷地被優化,從而向著高效課堂的狀態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