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陽光
(湖南省岳陽縣榮灣鎮中心學校,湖南 岳陽)
“教學有效性”成為新課程改革下所追求的教學目標。其中“教學有效性”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數學理論知識,慢慢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法被廣泛運用到教學中。通常情況下,問題情境的運用較為廣泛。初中生的注意力較為分散,他們無法將注意力長期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再加上,數學知識較為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為此,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將數學知識寓于情境中,使得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中,學生難免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此時,教師應給學生留出提問的空間。當學生提出新穎的問題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使得他們結合之前所學的知識,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并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變得容易起來。
此外,數學本身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連,教師要圍繞著實際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認識更加形象化、直觀化,他們迫切想要探索數學知識,真正深入數學世界中。
課堂上,教師講解“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時,導入環節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即:一次函數的性質是如何研究的?我們能否類比研究一次函數性質方法來研究二次函數的性質呢?創設此問題情境,旨在引導學生回顧一次函數的圖象,并讓學生通過類比學過的知識研究方法探索新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情境的導入,自然引出新內容,即: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研究一次函數性質方法,進一步探索二次函數的圖象。在學生自主探究中,他們初步感知二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條拋物線。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投入教學中,認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課堂氛圍不再是死氣沉沉的,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大有裨益。
近幾年來,新的教育理論逐漸興起,這加快了完善教育理論的步伐。目前,隨著教育理論的不斷完善,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逐漸涌現出來,如: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然而,初中數學課堂上,選用哪一種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上的秩序較為混亂,課堂效率較低,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準確、科學、全面地分析新型的教學方法,挖掘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內涵,真正發揮教學方法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當前,盡管很多教師運用了小組合作法,但是由于教師對該方法的認識欠缺,“小組合作法”的運用,使得數學課堂成為學生之間討論電視劇、游戲的“平臺”,一節課下來,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因此教學效率較低。鑒于此,運用小組合作法,又或者自主探究法時,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監督學生、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相互協作,共同完成老師事先安排的學習任務。
課堂上,教師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時,“消元”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本節課上,教師運用小組合作法,并為小組合作學習指明方向,即:熟練運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當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教師讓各個小組的成員展開學習,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合作學習中的問題。此時,教師應深入各個小組,幫助小組解決他們所遇到的“疑難雜癥”,科學地引導他們,使得各個小組快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一來,課堂效率就得到了提高。
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被廣泛運用于數學教學中。眾所周知,多媒體集聲音、動畫、視頻等功能于一身,通過運用多媒體,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變得形象化、直觀化,學生不再覺得數學理論知識難以理解。初中數學課堂上運用多媒體,學生對數學中的“數”與“形”更加深刻,他們能發現“數”與“形”這二者的關系,并愿意參與到教學中,積極探索數學學科的奧妙。
在教師講解“直棱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時,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出直棱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對于那些空間意識較差的學生,他們無法在腦海中想象出來。為此,教師要借助多媒體,運用多媒體的視頻功能,事先將直棱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制作成動態的視頻,通過觀察,讓學生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要靈活設計教學過程,巧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