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剛
(吉林省通化縣西江鎮學校,吉林 通化)
廿載的風云流轉,我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滿含著熱情,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結下難解的師生情緣。二十多年來,我的學生一點一滴地變化著、成長著,而我也與他們一起同風雨、共彩虹,一路走來,我邊學邊做,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我深切體會到,師德是為人師表的道德準繩,是教書育人的根本,教書育人德先行。
作為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自己的教學工作與國家興衰聯系起來,與孩子們的未來聯系起來,從平凡的教學工作中看到教育事業的重要意義。我們要用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來詮釋自己對教師這一行業的理解與熱愛,對自己的工作有強烈的自豪感、光榮感,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堅守教育工作崗位,把畢生精力獻給我們熱愛的教育事業。
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一個教師要做好本職工作,首先要做到愛學生。學生能否在學校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管理。如果被千頭萬緒的工作壓得苦不堪言,沒有愉快的心情,被這種情緒感染,學生怎能愉快起來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真誠關心孩子,用微笑面對每位孩子。愛是一種傳遞,當教師真誠付出愛時,收獲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愛!
在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我們都要細致入微,嚴格要求。從備課到導案的設計,再到課堂對學生的關注與點撥等等,都需要我們用心去設計、預設、實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學生,只有老師有嚴謹的治學作風,才能培養出認真上進的學生。例如:每次活動我都會跟孩子們一起策劃,實施的時候,我就作為活動成員,聽從學生的安排。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不僅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也在學生中建立了良好的威信。相反,教師沒有高度的責任心,怎能做到對學生有愛心,又怎能對學生的思想、學習、身體、生活去主動關懷。正是高度責任心的驅使,讓教師去細致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并給予及時幫助。
作為老師要“樂于清貧,甘于寂寞”,通過自己辛勤耕耘,看到學生在進步,獲得的是精神上的幸福。因此我們沒有必要與其他行業去對比,而是要安心地去做教育教學工作,認真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一顆平常心是我快樂的源泉,也是我多年后桃李滿天下的肥沃的土壤。
教師的知識要常用常新。打破傳統落后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通過實踐逐漸形成科學的、先進的、符合教育規律的教育思想與方法。
教師的教學經驗固然重要,但要防止有些落后的實踐經驗阻礙新知識的接受,否則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缺乏先進知識,進而影響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發展。要學會打破陳規陋習,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必然充滿生機和活力。比如,我校正在進行的雙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尊重客觀規律,符合現代學生學習特征,符合教育發展的方向,努力讓課堂高效率、快節奏、大容量,動手動腦并重,講學結合,注重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是不可估量的。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把主動學習的機會交給學生,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要根據情況為學生創造適合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可以自主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可以匯報表演。總之,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駕馭課堂是一種藝術。如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成了急于解決的問題。興趣是引領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狀態,利用獵奇的心理,讓學生因興趣走上自主學習的道路。
教師要學會放手,給學生想問題、表達想法和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個人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展開辯論。讓學生充分思考,并全面表達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說,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在充分交流與熱烈的氛圍中變得興奮,變得有自信,進而產生想參與和想學習的欲望。學習的積極性肯定就會高起來,不但學生個體得到了發展,而且有助于提升整個班集體的素質與水平,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學習能力。
曾有人這樣說過:與成年人在一起,感受的是對方的虛偽和冷漠,而和孩子們在一起,感染的是他們的純真和快樂,從他們的身上,我常常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這種快樂是無價的。
初春的小雨滋潤著萬物,也滌蕩著人們純潔的心靈。透過晶瑩的雨滴,我看到了熱血沸騰、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他們那永不服輸的勁兒,讓我感到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征途上,并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