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輝健
(廣西北流市第二中學,廣西 北流)
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新課改的推行給當今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制定教學計劃和設置教學內容的時候,語文教師需就自身的教學現狀進行充分教研,然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展開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的設置和制定的工作;此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多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開展合作學習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意識,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學生合作學習比以往教師的“滿堂灌”式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充分參與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這也就意味著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幾率會變得較大,所以這使得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能夠更有針對性,而且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之間還可以互相學習,擇善而從,這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的感情,還能大大節省教師單個輔導學生的時間,從而使教師能有更多精力投放在教學上。
現階段,很多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有些片面,在他們看來:只要上課氣氛足夠活躍,合作學習的開展就是成功的。這種錯誤的看法,使得不少教師在開展合作教學的時候只流于表面,往往其課堂氛圍非常熱烈,但一節課后,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卻和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相去甚遠。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學習的根本在于學生必須自主學習。換句話說,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是讓其進行合作學習的前提,它能幫助學生明確討論目標,規范討論方向。此外,合作學習還要建立在學生充分理解了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因為如果學生無法充分掌握教材內容,合作學習的效果將會被大大削弱,甚至偏離教材內容,這樣一來,合作學習非但起不到任何積極所用,反而還成了制約課堂效率提升的罪魁禍首。
要想利用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就要在充分理解了教材內容和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狀況來展開合作學習的籌劃和組織工作。就目前合作學習的實施情況來講,分小組討論是其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而且學習效果也最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必須深思熟慮,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因素,然后基于這些情況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組員的配置要有層次性,要有尖子生和后進生,要有外向的,還要有內向的,就像老子《道德經》里所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頃,音聲相和,前后相隨。”依照這個原則來分組,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除此之外,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和監督作用。因為高中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自覺性,但難免還是會有學生利用小組討論的時間去討論與課程無關的事情。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一來為學生答疑解惑,二來對一些想開小差的學生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從而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
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教學為例,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首先應該做的是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或者領著學生過一遍全文。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文章有個充分的了解,從而使學生在小組討論時能夠更加游刃有余。當然,為了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教師不妨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視頻,要知道,相比較于教材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視頻能夠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沖擊,而這種沖擊對學生掌握文章主旨是很有幫助的。然后,教師要為學生的討論設立問題,比如“通過閱讀這篇課文,你覺得林沖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相比較于尋常的草莽英雄,林沖和他們有什么不同?”……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討論會更有針對性。再然后,學生開始展開討論,教師視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予以必要的指導,同時還要做好維持紀律的工作。最后,學生討論出結果,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就討論出的結果進行匯報,之后由教師帶領大家對這些結果進行點評。對于那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教師可以視情況讓學生當堂展開辯論,這樣做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學生辯證思維的成長。當所有的工作完成以后,教師還應當就該篇課文的內容進行延伸,引導學生去閱讀原著,這不但能夠有效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性,還有利于實現傳統文化在語文教育中的滲透,這對學生將來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諸多裨益。
總而言之,利用合作學習,不但能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能得到顯著的提高,與此同時,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養。但是,就其實際的運用狀況來看,依然還有不少瑕疵。因此,廣大高中語文教師還需繼續努力,積極整改在運用合作學習法時所遇見的問題,以期在日后的教學中能充分發揮該方法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