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湖南益陽市桃江縣合水橋中學,湖南 益陽)
歷史教學始終堅持學術研究與教學研究并重,是歷史教學的一貫宗旨,要想創新歷史教學,還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進行歷史研究,為教學提供理論支持和論證;通過引導老師與學生合作學習進行歷史探討;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歷史辯論活動來達到靈活運用。那么如何做好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歷史辯論,就需要各方主體共同參與,多邊互動,創新師生關系,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積極求變、求新,以適應新時代教學發展趨勢,追求更加優異的教學成果。
讀史使人明鑒,進行歷史研究對于人類生產生活大有裨益。通過研究性學習進行歷史研究,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歷史理論與知識經驗,豐富自身歷史素養,有助于擴展教學內容,使課堂豐富生動。進行歷史研究也需要各方主體的參與,第一,教育實踐當局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一些科學合理的指導性意見;第二,學校積極成立研究性專門指導小組,聘請著名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解,鼓勵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與老師一起旁聽討論,豐富知識儲備,激發學生潛力;第三,吸收家長和社區人員參與到課題指導中來,讓研究性學習更加立體,多方位培訓,加深老師、學生關于歷史教學和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例如,由教師組織開設關于五四運動的研究性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提出問題,進行課題設計、調查、訪談,然后整合學習結果,總結五四運動的發生背景、過程以及歷史意義。通過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對于五四運動這一課題有全面理解和把握,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教師在合作小組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協調和化解各組內部的矛盾與問題,達到組內異質,組間基本公平,調控分組均質化;教師教學過程中布置歷史探討任務需要將小組任務與個人任務交叉,充分調動每位成員的積極性;教師需要轉化為幫助者、引導者和啟示者,引導小組正確發展并放眼未來,高瞻遠矚,敏銳感知事物的發展方向,及時發現組內錯誤意識,取長補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途徑需要我們每位教師不斷深入地發現和探索,在課堂上積極為學生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學會學習、學會交往。但是,要想開展高效的歷史探討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性,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增強學生的合作素質與技能。例如,教師按照各位同學歷史成績均勻分組,每組8人,每個小組均整理關于我國外交方式的課題資料,其中4位同學搜集新中國成立前的外交方式,另外4位同學搜集新中國成立后的外交方式。再由課堂集體討論,歸納新中國成立后外交的轉變趨勢與意義。通過合作學習方式豐富歷史教學模式,拓展歷史探討范圍,培養學生歷史思維方式。
浩瀚的歷史長河,磅礴的歷史知識,生動貼切的歷史人物,如何能夠深深地存儲于學生記憶力中,是歷史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組織學生進行歷史辯論,首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應對應試教育的各類靈活考試,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有裨益。因此,如何組織學生進行一場生動活潑的歷史辯論已然成為歷史教學創新方式之一。
1.教師選擇有意義的辯題,亮明兩個對立觀點,進行分組,組內人員合理搭配,以培養不同風格的辯論隊伍;同時讓學生做好賽前準備,如擬定辯論提綱和框架等,以積極應對對方辯手的辯論。
2.教師幫助學生對史實材料進行整理分析。例如,在進行“李鴻章人物功過評價”的辯題時,正方同學側重于搜索李鴻章的生平功績,反方同學則全力反駁對方的觀點。雙方結束互辯后老師需要作出總結,評出每一方的優點與不足。學校也可以請專業的或有經驗的辯論人員進行點評,激發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也加深同學們對于歷史的理解。
3.鼓勵引導是教師在這一環節的主要職責。首先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歷史知識。歷史辯論魅力在于學生在對手的壓力下,連環妙語,多維度深入地闡述觀點,給予他人啟迪。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學生應將知識掌握透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對歷史知識理解透徹,發言時就能對知識運用自如,有理有據,邏輯嚴謹。
研究性學習在歷史教學中尚處于發展階段,需要更加細致的研究與論證;合作學習對于歷史探討是最合適的方式,需要老師細心引導;辯論式學習是生生之間合作的過程,需辯手之間、辯手與其他參與者之間科學合理的分工合作。分工配合需要細致深入;團體討論,最后求同存異。通過這三個方面對歷史教學進行創新,加以實踐,不斷補充和完善,定會使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有助于獲得優秀的教學成果,為歷史教學做出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