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廣西貴港市達開高級中學,廣西 貴港)
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首先目標要有一定的可實踐性,在與相關課程理論進行結合的同時還不能脫離實際需求,這就對課程教師的要求很高——具備一定的務實經驗。其次,目標還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為目標自出現后,都是由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完成工作,因此,教師在進行目標設計時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其現有的知識儲備能力和時間來具體支配。
小組合作學習法應用過程中,要科學劃分學習小組,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學習中。(1)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與基礎就是小組劃分。確保組內成員搭配科學、合理。劃分時遵循異質搭配原則,達成取長補短的目的。通過合理分配小組為后期學習奠定基礎。(2)每位學生參與學習。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一定差異,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扮演著不同角色。高中生物教師應該發揮每一名學生的作用。這就要求小組劃分完成后,重點關注性格內向的學生,避免小組合作停在表面。
合作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相關問題,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完成教學目標。
如在對《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知識點教學時,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了解生長素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作用,也是掌握生長素功能的前提,整個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探究能力。但學生無法系統性訓練生物內容,生物實驗的設計要具有可行性與嚴謹性,這些都有著提升空間。因此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與了解生長素的產生過程與運輸。這就需要教師設計出一些開放性強的主題,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培養與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深入了解問題,全面掌握知識點。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但生物教學中輕素養、重分數,輕能力、重知識,輕體驗、重書本的教學現象仍然存在,在實際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還不夠重視。為應付高考,很多教師都主張題海戰術、機械訓練和重復訓練,這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維和探索的積極性。因此,當前生物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開拓不同的思維路徑和方式。
在對《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時,在學生對生態系統相關的能力流動特點進行比較全面的敘述和掌握時,教師可通過合作學習的手段,對焚燒秸稈的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探究。焚燒秸稈是農村區域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目前人們已經不能將秸稈當作燃料,而主要把液化氣與天然氣替代以往的燃料,但是農村地區還會存在田地進行焚燒秸稈的現象,最終會產生很多有毒和有害的氣體以及很多的顆粒物污染當地的空氣,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情況讓學生展開合作,設計出緩解這一問題的實施方案。保證方案設計一方面不會影響到農民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還要保證環境保護的問題。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時,既要教導學生不同的生物發展和需求,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對自然奧秘和社會環境進行探索研究。在實際學習中,先從身邊的生物知識學起,關注生活中出現的生物現象,分析其產生原因,并對其發展規律進行概括總結,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
完成合作學習任務后,教師應該給予各小組學生全面評價。一方面重視集體與個人評價,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如自評與互評結合等;評價內容上要從多方面進行,如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參與態度、完成的方法等,教師將重心放在小組間合作、學生間合作交流上。實操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看法,同組成員了解自己看法的內容、想要表達的內容等,組內互評讓其他成員說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意見,如見解不全面等。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及交流能力。
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提出學生需要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指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和解決,不過度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只要保證學生的討論不偏離主體即可。教師也可以轉變身份成為傾聽者,對學生的建議進行科學的分析,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模式可以相互交流與溝通,了解彼此的知識與感受,提高授課效率。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體驗式教學的優勢與樂趣。
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投身于學習中,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