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嬌
(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馬仲河中學,遼寧 鐵嶺)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寫作,可以檢測一個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推理、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等,可以反映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還能檢測學生平時對于素材積累是否掌握、能否正確掌握寫作業了技巧等等。然而,即使寫作在語文教學中占的比重再大,學生對其重視但不感興趣,平時對于素材的掌握也是皮毛,而且寫作技巧不熟練,著實令人擔憂。以下是歸納的學生寫作的現狀。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安排中,每周都會有作文課,可見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學生并不引以為然。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事物,觀察事物,描述事物,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或者在優美的文段中摘抄,背誦,學生卻不聽話。寫作缺乏素材,寫作時不知該寫什么,語言缺乏文采,句式、題材都老套。學生寫作缺乏素材是常見問題,缺乏素材導致寫作是抓耳撓腮,左思右想,還是不知如何寫,寫什么。
對于初中生來說,不論是考試還是練習,學生最頭疼的便是寫作,本就內容繁雜,教師還要求學生經常寫,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甚至是反感。也可能是平時訓練不到位,學生不知如何寫。對于命題作文來說,審題立意不是問題,而如何通過表達來描述完成這篇習作是重點。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非命題作文,不論是材料作文還是圖畫作文,學生都不知該從何下手,以至沒有學習興趣,導致對寫作越來越反感。這也是寫作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這一模式流行至今。考試大綱要求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在寫作過程中,考記敘、抒情、寫景等文章,教師就會逐一教學,不會靈活變通,也不會課外延伸,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靈活的寫作技巧,不知靈活變換。中國正在改革教育體制,教學大綱上出現更多的是自主教學,由于靈活的考試范圍,教師也不知該教什么,應該如何去教。因此,學生在寫作中缺乏寫作技巧,教師在沒有教參的情況下不知教什么是寫作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對于學生來說,手持一本素材積累本,一本改錯本,一本習題本就能應付一天的寫作。學生在學習寫作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準備“三本”——素材本、改錯本、習題本。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素材本。素材本的作用是看到好的文章中優美的短語詞句記錄下來,身邊有趣的事情、新鮮的事情都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的素材。這樣不但能練習寫字,還能補充自己的素材,還能提高寫作水平。
比如:在寫記敘文時,最重要的便是例子,如果有一個好的開頭結尾,再搭配上精彩有趣新穎的事例,文章一定會別出心裁、引人注目。在使用素材過程中,也要注意選題與素材相匹配,不能首位不呼應。同時,對于敘事作文來說,最重要的便是生活中的例子,通過例子反應道理、哲理等。因此寫作過程中,不但要注意積累素材,還要注意素材的使用,合理搭配,這樣才能寫出優美的作文。
其實,不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課堂氣氛真的很重要。良好的課堂氣氛是指在課堂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與學的活動而形成的某種占優勢的綜合的心理狀態,主要分為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課堂氣氛對教學效果、教育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可以從諸多方面加以營造和優化。活躍的課堂氣氛不但能增加師生互動的次數,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效率,使教學目標有質有量地完成。在寫作教學中,活躍的課堂氣氛,還能給學生增添靈感。而靈感是學生寫作的原動力。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要有一個愉快活躍的課堂氣氛。
比如,在學習《寫景》的作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做示范的方式,首先要活躍氣氛,帶動學生積極發言。比如,在描寫春時,教師可以通過自由回答的方式,讓學生列舉描寫春天的古詩、短語,以及春天這一季節中,農田所要忙的事物。這樣景中有人,人中有景,人和景化為一體,既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還能給學生寫作提供思路,還能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寫作提供多方面的切入點,因此在寫作教學中,一定要有活躍的課堂氛圍。
綜上所述,要想讓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更加有效,就必須有豐富多彩的事例——素材,有活躍的課堂氣氛,還有帶動活躍課堂氣氛的技巧,同時還要注意課堂方法,這樣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還能使課堂寫作教學更加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