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青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天祝第四中學,甘肅 武威)
中小學體育教學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肩負著通過體育教學去實現全面培養人才的使命。體育課的特點是在不斷活動中進行,通過身體活動、運動參與是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重要途徑,只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練習中提高技能,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合作中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利用體育課所提供的有利條件,以豐富的體育內涵寓于體育教學的動靜之中,加強對中小學生的體育課教學,使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提高身體素質,這也是每一位中小學體育教師應盡的職責。
學生喜不喜歡體育課,主要從兩方面來看。積極對待體育課的學生表現為早到操場、主動提取器材、認真聽講、爭先練習等;被動對待體育課的學生則是上課拖拖拉拉、遲到、心不在焉、練習時推推諉諉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對象,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區別對待。對積極主動的學生,教師要認真引導,及時鼓勵表揚,要提供自我練習、自我發展創新空間,發揮其特長。對消極對待體育課的學生,教師要重點在思想上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注重培養他們克服困難、鍥而不舍的耐力,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悅。其次,在體育課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積極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提高體育鍛煉的技能,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更多地采用猜謎、講故事、韻律操、模仿動物動作、小型競賽、利用體育器材做一些小游戲等活動,增加課堂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對端正學生對待體育課的態度,達成教學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課前的準備活動要根據室外的溫度、濕度等因素,隨時調整時間的長短。室外的溫度高,準備活動用時要短;室外溫度低,活動時間要稍長些。準備活動的時間要控制在能使身體溫度升高,中樞神經系統有所興奮,身體的肌肉、肌腱有所伸展即可,從而使身體準確有節奏地完成一系列預定活動,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準備活動后,一般脈搏應達到每分鐘120次左右為宜。
在潮濕或干燥的天氣,不宜在室外鍛煉;有霧的天氣,空氣濕度大,大量塵附有害的物質飄浮在空氣中,要避免人體吸收;炎熱的夏季,人體水分蒸發快,室外鍛煉人易口渴,要避免發生中暑現象。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當地的季節、天氣狀況等情況。
由于學生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訓練水平不同,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教材的難易,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例如男生縱箱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分為三種方式進行:用山羊代替縱箱、降低縱箱高度、采取標準縱箱。也可以讓學生相互做跳箱進行練習,這樣既提高了練習次數,又增加了課堂練習密度。只有這樣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練習,嘗試成功的樂趣。
在體育教學中,一般用脈搏來控制練習的強度。脈搏在每分鐘180次以上為強度大,在160~170次為中等,在150次以下為強度低。中學生適宜的強度為10秒25~28次,體育課的平均脈搏為120~160次為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度地調整學生練習的方式和運動的時間,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和教學效果。教師要掌握好課堂節奏,調節課堂氣氛,通過新穎、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根據學生爭勝心理的特點,采取比賽性、游戲性的教學手段。如短跑練習中,將學生分組進行“團體接力賽”,營造你追我趕的活潑氣氛。這樣既不失教師的主導作用,防止了“放羊”式教學,又能讓學生在“自由”的氣氛中主動參與活動,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愉悅。
過度是由于運動量持續大,訓練必要的節奏和長時間超過人體生理負荷的極限,造成疲勞積累而產生機體功能障礙所引起的一種病體狀態。練習過度的學生常常表現為精神不振、身體乏力、睡眠多夢或頭暈、記憶力減退、食欲不佳、運動能力下降、成績降低等。一旦出現過度現象,教師必須改變訓練計劃,調整教學進度,減少速度和力量練習,多輔以放松性練習。
綜上所述,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適時地做到端正態度、把握適度、防止過度三個方面,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培養對體育的興趣,還能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