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常福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鳳山第二中學,河北)
翻轉課堂指的是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觀看教學視頻,自主完成預習、復習、學習的過程,并對學習中的疑難點進行總結。在學生自主學習過后,教師將學生的問題在課堂上一一解答,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過于重視講解知識理論,容易忽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導致學生僅僅局限于教材知識學習,而沒有養成獨立學習的好習慣,不利于今后的學習與發展。翻轉課堂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很高,在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同時也提升了課堂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會感到好奇,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使用固定的教材、教學課件對學生進行講課,學生容易發散注意力,久而久之也就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致使成績一落千丈。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對數學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設備,具體展示出抽象的數學知識,讓復雜的數學概念變得簡單,幫助學生降低數學難度、提升理解能力。在翻轉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種形式進行小組合作,并積極提出問題,相互討論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多姿多彩的圖形》這一課的翻轉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圖形的知識應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來,直觀地演示各種各樣的圖形,演示的過程中指引學生思考、討論圖形的特點,讓學生邊看邊思考。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利用翻轉課堂的有利之處,鼓勵學生探究新知識,研究分析不同的圖形的區別、聯系,如:“柱體與椎體之間的區別?”“棱柱與圓柱之間的區別?”“棱柱與圓錐之間的區別?”促進學生深入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翻轉課堂,學生改變了以往的被動地位,在課堂上勇于表現自己,在課后積極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成效。
提問題是教師了解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提問提題,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教師的提問,會讓學生迅速進入思考狀態,在思考的過程中轉動腦筋、活躍思維。因此,在翻轉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師生問答”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連貫性、挑戰性,這樣才能保證知識一環扣一環,而且存在思考的價值。學生在回答時也能充滿成就感,增強內心的自信。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翻轉課堂上大膽提出問題,在不斷提出的問題中強化思維、嘗試解決問題,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不斷促進學習的進步。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全等三角形》這一課的翻轉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自主預習,并將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在學生預習的時候,教師在備課時也要著手準備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如“面積相等的兩個正方形全等嗎?”“如果兩個圖形全等,它們的大小和形狀一定相同嗎?”在翻轉課堂上,通過師生問答對話能夠讓學生思考知識的疑難點,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形成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的品格,促進今后的學習成長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僅停留在理論知識表面教學上,沒有在實踐探究活動中運用理論知識,致使學生的實踐性較差。若是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懂得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學會學以致用,將會達到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大大增加,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在翻轉課堂上,初中數學教師要設計出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為學生設計出與教材內容相符的實踐探究活動。在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裁剪三角形,根據教材中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判定自己裁出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在實踐探究中,學生很快就可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條件,提高了學習成效。通過翻轉課堂的學習,學生能夠很快掌握了教材知識,并且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促進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師要更新原有的教學理念、創新原有的教學方式,借助翻轉課堂的力量提高教學成效,讓學生認清自己學習的地位,并且明白教師僅是知識的引導人,真正的學習需要靠他們自己,這樣學生才可以成功進入數學世界,領略數學的無窮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