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鵬
(甘肅省臨夏縣橋寺中學,甘肅 臨夏)
道德與法治屬于一門新型課程,相較于原教材而言,其無論是在章節變換、內容增減或是教學重難點、實踐活動等方面均出現較大變動。尤其是增加了部分理論、法律常識以及實踐活動,這對于教師而言,無疑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若教師自身法律意識不足、知識薄弱,則難以將該課程教學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所以,教師應當要重視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積極閱讀與法律相關的書籍,提高起身法律知識儲備以及運用能力。此外,在本質上來說,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主要是學習與運用生活實踐知識,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以往單一說將與講授方式,實現師生雙向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教師需要把法律常識有效結合學生生活,尤其是要將枯燥法律條文有效聯系其生動案例。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要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其教學實效。如,在對第一單元“走進新的學習生活”這一章節時,其主題式表達“我成為一名中學生”。所以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通過站在學生剛進入中學的喜悅與興奮的心情與角度上,根據教學課題來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讓道德與法治第一堂課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說自己成為一名中學生的想法與心情,并與課后知識問答相結合,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新環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新體驗和感受?我們怎么能有效融入新機體?如何適應新的學習與生活?如何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等問題,讓學生在班級上和同學們進行分享和交流。并在此過程中,教師不但能夠有效深化課本知識,且能夠大致掌握了各個學生的性格特征與其學習態度,以便于在今后能夠開展針對性教學。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運用班級網絡群來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將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詳細告知家長,讓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滲透與道德與法治教育有關的知識。實施翻轉課堂,在充分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與積極性,促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集中管理分散的學生,防止產生部分學生被“遺忘”的情況出現。如,在對“人生自強少年始”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其主要可分為如下幾個部分:揚起自信的風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強之路。其中,學生應當要具備自強不息這一優良品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合理設計問題并進行課程講解,例如,同學們是怎么理解自信的?怎么樣才能讓自己自信?為什么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才能實現自強?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對一系列問題進行設定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而該類問題的答案并不唯一,如此一來便有利于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小組探討完畢后,教師應當要一一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學生探討方向的正確,而且還能有利于學生吸收知識,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采取小組競賽方式,讓學生根據實際學習知識開展辯證討論,將不同小組分別設置為正方與反方。如,就目前社會上一個較具爭議的現象:老人摔倒了到底應不應該去扶?其中正方需要說出應該扶起的原因及其論據,反方則需要說出不應該扶起的原因及其論據。通過辯論,教師可根據結果來予以總結,并給出正確的觀點,讓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此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雖然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情況下,還是需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教師通過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而且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環節,性格內向的學生也能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達到了整體教育的目的。同時,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也能夠有所收獲,通過小組探討,教師可以有效掌握各個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以便于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初中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而言有著極為積極的現實意義,其能夠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和法律意識。所以初中教師應當要正確認識到這一課程的重要性,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