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守琴,陳瑞霞
(1.甘肅省古浪縣泗水初級中學,甘肅 武威;2.甘肅省古浪縣古豐教育工作站,甘肅 武威)
數學是一門貫穿我們整個學生時代的學科,想要學好數學,必須要從小學開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礎。城市的教育水平我們不必多說,我們現在最需要關注的就是農村的小學教學,農村在教學條件上和師資力量隊伍上都與城市小學教學有著很大的差距。我們迫切地需要提高農村小學教學核心素養,讓農村小學數學追趕上現代化教育的步伐,在學生的先天數學學習能力下,不斷對學生進行后天的啟發,以此來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下面就從三個方面討論一下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農村的小學教學還是偏向于傳統,知識面的教授完全局限于教材上,再加之農村的教育思想會比城市落后一些,有些老師和家長覺得小學數學學得好與不好無所謂,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想法,學習數學是一個逐漸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小學是打下良好基礎的最佳時段,老師和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讓學生知道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學生一旦提起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種興趣就會帶領學生超越教師所教授的知識范疇,不斷培養自己的核心數學素養。
例如,在教授一年級數學教材《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學生為主題展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授的時候,可以利用“游戲競猜拼圖”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像這一章節就可以利用“火柴”游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擺弄火柴棍,這邊擺上十八個火柴棍,那邊再擺十九個火柴棍,然后可以讓學生數數共有多少火柴棍,用這種方式解決18+19怎么算,這樣也可以更容易讓學生增強對數字的理解。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把火柴棍擺出不同的形狀,利用小學生好玩的天性在游戲中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的小學生會顯得更加不受約束,隨心所欲,單單利用課堂那幾十分鐘的教學,無法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很好的理解,而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生活中的實踐進行數學學習,用數學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一定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實踐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觀察能力,用自己細致的心去觀察生活,觀察數學。
例如,在教授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章節時,在講“6+?=14”怎么進行計算時,可以問學生,你上街去買蘋果,你進去一家水果店,但是這家只有6個蘋果,你想買14個,那你要去下一家水果店買多少個呢?小學生一般都比較喜歡吃,這種貼近生活的食物可以讓學生主動去思考“我要買多少個才能夠14個呢?”將數學加以實際應用,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讓對小學生發展至關重要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高。
為了不斷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單單要學習教學教材,數學每一個需要掌握的方面都不能錯過。“估算”是進行小學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極高的使用價值。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把握能力,要想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就需要教師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為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創造機會,抓住機會,創造性地解讀教材,以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不斷進行探究,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
例如,在進行應用估算學習時,計算“8.91×7.01”時,這種小數要全部乘出來,可能會非常麻煩,這就顯示出了估算的優勢,可以讓學生把8.91看成9,將7.01看成7,這么一來,復雜的計算就變成了7×9這種簡單的乘法運算,也可以知道8.91×7.01的積一定在63左右。同時也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貼近生活的問題,比如,每個小學生一天浪費0.5升水,那么我們班的學生一天要浪費多少水。一個學生一天浪費兩張紙,我們全校一天浪費多少紙。這樣讓學生自然而然學會了估算的同時也知道保護環境,在估算中積累數感,增強對“數”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體驗數字的奇妙,對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數學核心素養。
在現當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數學素養的培養,將數學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加強他們的估算能力和數感,以此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的小學生活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