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開福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第三中學,甘肅 武威)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且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由此可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農村中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方法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
由于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學生的原有認知、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更好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根據他們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進而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中學生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主動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地發現他們的各種變化,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在學生眼中,教師的關愛和家長的關愛是不同的,教師的關愛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例如:筆者班級中有一名學生的學習成績急劇下降,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筆者進行了一次家訪。在家訪的過程中筆者只見到了他的爺爺和奶奶,筆者簡單地講解了一下他在學校的表現以及家訪的原因。爺爺說:“他的功課一直由媽媽輔導,不過幾個月之前他父母吵了一架,媽媽回娘家了,一直沒回來。”奶奶說:“他一直嚷著要找媽媽,要去姥姥家,他爸爸不耐煩就經常說他。”通過家訪筆者得知了他成績下滑的原因,為了更好地幫助他,筆者與他進行了一次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筆者告訴他:“你可以成為父母溝通的橋梁,幫助他們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爸爸不是故意要說你的,爸爸也很著急的……”為了使他更好地進行學習,筆者密切地關注著他的動向,經過一段時間之后筆者發現他的成績有所回升,狀態也比之前要好了。教師是辛勤的園丁,作為園丁就要善于發現莊園內各種花朵的變化情況,并精心地進行呵護。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即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很少會與學生進行互動,這就影響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由課堂的領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他們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地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進而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他們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各種觀點和意見,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可以使他們在思維的碰撞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參與到各個小組的交流和溝通中,主動地與他們進行交流,進而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設計,預測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如果教師連一些簡單的問題都不能解決,那么就會在學生心中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進而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使他們產生一種敬畏感,這樣才可以獲得他們的認同。除了淵博的知識之外,教師還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能言善辯的嘴,這樣才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解決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在農村中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田間,讓他們辨識各種小昆蟲和野草;可以讓學生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一些裝飾品;可以組織學生放風箏等。教師要忘記自己的身份,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活動中,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將他們作為自己的朋友。例如:冬天下雪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打雪仗。教師參與到打雪仗中一方面可以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和他們打成一片,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展示的是認真嚴謹、知識淵博的一面,而通過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教師的另一面。在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深入、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與他們成為朋友,進而更好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
結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目前農村中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師生關系不和諧、學生的自信心較低、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等,因此教師要對教學進行反思。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心、愛護每個學生,尊重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并根據他們的特點與之進行交流和溝通,進而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努力地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