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長軍
(甘肅省鎮原縣平泉中學,甘肅 鎮原)
課改的親身實踐者是教師,學校發展的動力也是教師。如果沒有教師的充分發展,就難以有學生的主動發展。如何促進農村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專業化發展,讓老師想干、會干、能干,追求高效教學,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下面我就談談個人粗淺的認識。
為了統一全體教師思想,抓態度的轉變,認識的提高,學校應該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規劃”,讓教師主動規劃個人的近期、中期、遠期專業發展目標。將“三新教師”(新分配、新調入、新上高中)、名師、高三教師、其他教師培訓納入計劃,讓“個人規劃”工作的啟動觸發教師自大學畢業后就沉睡已久的奮斗激情。
為了讓普通教師覺得成為名師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難事,學校要定期啟動“骨干教師”評比活動,評選校級學科帶頭人,讓身邊的骨干教師成為普通教師的標桿。開大會對標桿老師隆重頒獎,營造人人爭創名師的氛圍,鼓勵教師不斷進取,更上一層樓。重視開展新老教師“結對子”的“青藍工程”活動。讓“新”教師在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鞏固、教學評價等方面獲得幫助和指導,不斷提高專業發展水平。
學校每學期可能都要開展公開課活動,但這些課大多是精雕細刻的“展演課”,是教師個人、備課組、教研組實力的優化整合,是樣板課,并非常態課。我認為最好進行“隨機錄課”。錄課時,課前不打招呼,教導處根據課表隨機抽取,深入班級錄課。教師利用每周二業務學習時間集中觀看錄課內容,開展說課評課活動,進行集體“把脈會診”。學校定期把課堂實錄制作成光盤與“會診”結果一并贈予教師,或將錄像上傳校園網作為獎勵,鼓勵教師自研自磨自礪,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磨課”是教師練就內功的開始,是教師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徑。經過研磨而成的精品課,會讓聽者如沐春風,心曠神怡,如覽群峰,豁然開朗。農村中學最好由教導處安排,每個大組選一兩名教學成績相對較差的老師上研磨課,執教者在寫了教案后,交給同組教師討論后再度修改,然后進入“課堂實戰”,在學科組的領導、同組教師觀摩后提出優點和不足,自己再反復斟酌,這樣進步的不僅僅是執教者本人,其他參與“磨課”的人也同樣能受益匪淺。
農村中學自身的資源和條件比較有限,應該想方設法邀請省市內外專家、學者到校講學、授課,鼓勵學校老師與教育專家同課異構,同臺競技,通過專家的“臨床診斷”,破解課堂教學提高的瓶頸,重點從管理方法上、教學藝術上給教師以指導。
學??梢越ⅰ缎抡n標學習反思制度》,每人每周寫一篇反思隨筆,內容因人而異,可以寫教后記,可以寫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迷惑、問題,成功的經驗,教學的高潮;也可以帶著研究的目的去觀摩同行的課,然后寫下對方成功或不足的一點。要讓反思成為我們工作的常態,通過學習、實踐、反思,營造一種科研氛圍,于反思中尋求更快發展。
首先抓實集體備課,讓教師吃透教材,改變以往流于形式的集體備課,以說課形式代替集體備課。其次是抓能力比試,學校要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如說課比賽、教學基本功競賽、課件制作比賽等。提供這些平臺,就是給教師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和舞臺,大家在競爭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創新。
學校教師自己開講座活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自己組稿,自己設計,雖然沒有專家、學者那樣高屋建瓴,但必定是自己的教學心得和感悟。或者定期舉辦沙龍活動,要求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認真準備,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談自己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認識和理解。讓教師進行思想、智慧地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碰撞中總結,在碰撞中前進。
當然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僅僅需要學校堅持不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感受到強化專業發展的緊迫感。學校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一定要為所有的教師提供發展的平臺,讓教師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讓教師都能感受到專業發展的優勢,享受到專業發展的快樂,使每一個教師都能走上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成為符合教育發展需要的合格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