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油不僅是我國重要戰略資源,同時也是我國主要的經濟命脈之一,然而在實際的油區工作中,仍有不少不法分子進行涉油或侵犯他人財產犯罪,且發案率較高和造成的社會危害性與影響較大,為了保證我國戰略能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作為油區的治安管理者,各公安局辦公人員需嚴厲打擊盜竊、搶劫原油以及對輸油管線進行打孔盜油的犯罪行為,才能有效保證隴東油區的社會治安,本文主要分析了隴東油區涉油違法犯罪特點與形式,并探究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為后續的社會治安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隴東油區;違法犯罪;特點;形式
中圖分類號:D9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2-0137-02
作者簡介:張磊(1983-),男,漢族,河北淶水人,本科,慶陽市公安局長慶分局刑事警察大隊一中隊,助理政工師。
一、隴東油區概況
隴東油區位于甘肅東部慶陽縣境內,是長慶油田的主產區和發祥地,其總面積可達2.7萬平方公里,并且在隴東油區共有7個油田生產單位和5個輔助生產單位,由于其覆蓋面積較廣,因此打擊該地區的涉油違法犯罪也具有一定的困難。雖然目前該地區已經開展了隴東油區集中嚴打整治、嚴厲打擊兩搶一盜以及隴東油田治安秩序整治等一系列的專項整治活動,也有效改善了隴東油區社會治安的秩序,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仍有不少違法犯罪分子為了自身的個人利益,棄我國的資源戰略發展方針于不顧,不斷的進行原油搶劫、井場盜油等違法犯罪行為,給隴東油區的原油順利生產和運行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作用,為了改善這一社會現象,各地區公安部門需重點分析涉油違法犯罪特點和規律,才能對其進行針對性的防控和打擊,進而才能有效維持油區的社會治安[1]。
二、隴東油區涉油違法犯罪特點與形式
(一)特點
通過分析近年來隴東油區涉油違法犯罪案件及犯罪人員的特點可知,該地區的涉油犯罪多屬于一般性犯罪,犯罪活動多屬于體力活,并不需要高超的技術和智商,并且犯罪人員多為20-40歲的無業游民,這些人員的文化程度和個人素質普遍較低,為獲取更多的錢財,其不惜鋌而走險,另外,也有少部分倒閉企業的失業人員和中小企業薪資待遇不高的職員參與到涉油違法犯罪活動中。由于近年來,油區也加強了管理,這給個人的違法犯罪活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將偷盜原油作為自身的謀生手段,已有不少犯罪分子逐步由個人作案轉變為有預謀、有組織的團伙作案,在犯罪團伙中,其分工明確,有專人負責打眼、踩點、放哨、運輸、裝油、銷贓等,并且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不少犯罪團伙現已采用了探測儀、對講機等現代化的通訊設備以及配備的石油開采和運輸工具(如集裝箱運輸車、水泥罐車、油罐車、貨車、小轎車、液化氣罐等),利用這些高科技的投入,其可開展挖地道打孔盜油、儲油罐盜油、井口盜油以及拉油車輛安裝電控閥利用罐中罐盜油等多種形式的盜油活動。這些形式多樣的盜油手段及高科技聯絡方式給公安部門的偵查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另外,隴東油區為了緩解當地的就業壓力和支援當地經濟建設,企業內部對本地人員的招用比例不斷提高,這些員工的工資普遍不高,因此其對看守油田的工作積極性并不高,并且由于這些人員缺乏良好的工作責任心,還有少部分石油企業內部員工和涉油犯罪分子共同勾結完成的該地區的涉油違法犯罪活動,由于企業內部員工對油區的內外部環境更加熟悉,其與盜竊團伙內勾外聯,為盜竊團伙的涉油犯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二)形式
違法分子進行涉油范圍的形式有多種,目前在已偵破的涉油犯罪案件中,多以管線打眼、裝卡、在輸油站庫及井場進行暴力搶劫以及在井口盜取原油等形式為主。以管線打眼、裝卡指的是在實施犯罪前,犯罪團伙會事先進行踩點、預謀和分工等,并通過各種各樣的作案工具將地表或地道挖通,然后將地埋輸油管線挖出,套上其預先準備的卡子,最后通過鉆孔,將輸油管中的原油盜入自己的容器中(這些人一般都有合法經營的職業,并且多是借助自身職業的幌子進行犯罪活動,他們職業以拾破爛、廢舊物品收購站、打零工為主),以實施犯罪,在打眼、裝卡連接管道盜油案件中,有部分是單家單戶作案,也有部分是多家聯手作案,這種作案手段較為隱蔽,難以發現,對隴東油區油田、油井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另外,隴東油區的油井分布較為分散,具有點多、面廣、線長等特點,而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是由幾名護工對油井進行看護,由于井場之間的間距較大,井場巡護的時間較長,不法分子便可以根據井工看護人員的生活和工作規律,趁其外出或巡護其它井場時,進行井口原油盜竊。另外,以往的犯罪案件中,還有不犯罪分子是通過威脅、暴力等方式控制輸油站點、油田井場的工作人員,要求其配合完成相關的盜竊活動,也有部分是直接以暴打的方式搶劫井場的原油、設備設施以及值班工作人員的個人財物等。
三、防范和打擊隴東油區涉油違法犯罪的有效對策
(一)不斷對基礎工作進行夯實,以預防違法犯罪事件發生
首先,需重點管控油區重點工作人員,并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油區內部幫、教、管控措施,幫助各部門工作人員加強對涉油違法犯罪的認識和提高對自身工作的警惕;教導工作人員識別出一些常見的涉油違法犯罪特點和形式,使得其在工作中能夠對較為常見的違法犯罪的預前工作進行識別識別;此外,還需對油區內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以避免其與違法犯罪人員發生勾結。其次,公安部門還需有效控制機動車修理業、二手手機、舊貨業以及廢舊金屬收購業等易銷贓環節,這樣,將有助于其找到偵破案件以及追查贓款的線索。在實踐管理過程中,為避免出現警力不足和管護區塊分散等問題,還需在案件多發地區建立油區警務室,并分派專門的民警進行駐守,這樣才能對對周邊的涉油違法犯罪活動形成震懾力,以及在案件發生后,能夠及時傳呼相關的破案人員到達現場對案情進行分析或避免犯罪態勢惡化[2]。
(二)不斷加強和完善油區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為了有效降低油區涉油違法犯罪的發生率,各公安部門需堅持預防為主、防打并舉的防控方針,各公安部門可通過定期組織和開展非法涉油廠點集中取締行動、設卡清查行動以及全局性專項打擊活動,通過定期集中清查假牌照、無牌照以及涉案車輛,將能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涉油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此外,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還可以充分應用數字化建設的優勢,不斷建立和完善油區治安防控體系,在治安防控體系中,需重點抓好科技的應用和創新,如在案件多發地帶,設置系統的視頻監督系統,通過視頻監控,將能有效避免值班人員離開后,犯罪分子鉆其工作漏洞,進行違法犯罪。
(三)強化油區人民群眾對涉油違法犯罪知識的認識,和調動其對預防違法犯罪的積極性
強化油區人民群眾對涉油違法犯罪知識的認識,一方面能助于其對違法犯罪活動進行監督,另一方面還能從根本上降低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上面說到大多數犯案人員均為知識程度較低的無業游民,只有加強這些民眾對違法知識的認識,其才會震懾法律的威力,宣傳方式可采用標語、宣傳畫、報紙、新聞等媒體形式進行,為了不斷激發民眾的監督熱情,有關部門還可以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對舉報違法犯罪活動的公民給予必要的獎勵,將能使其踴躍的參與到違法犯罪監督和打擊中來。四、結語
隴東油區屬于我國社會主義共同財產,并且油區的順利、安全運行也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此,廣大人民群眾、油區工作人員以及執法人員需不斷監督和打擊涉油違法犯罪行為。
[參考文獻]
[1]張麗.淺談隴東油區侵財犯罪規律特點及打擊預防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4(16):80-81.
[2]齊新春.加強綜合治理,防范打孔盜油—淺談防范打孔盜油案件的有效途徑[J].化工管理,2013(4):2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