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初
摘 要:非營利組織作為除政府、營利組織以外的社會組織,近幾年已經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政府-非營利組織-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其活動遍及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發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問題是非營利組織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非營利組織遇到的越來越多的問題與財務管理有關,而且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有賴于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本文分析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借鑒企業(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理論和技術方法,提出解決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對策
一、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
(一)非營利組織的內涵
非營利組織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他們提供服務是服從于某些公共目的和為公眾奉獻。也就是說,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為社會公益服務的組織。
(二)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目標
非營利組織已經在滿足社會需求和建立公共精神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水平卻遠遠不及非營利組織自身的發展。許多非營利組織因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而推遲了發展的腳步,甚至因為財務管理的種種問題而難以持續經營。因此,當前需要加強對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研究,從而促進非營利組織健康有序地發展。
二、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存在問題
(一)缺乏財務管理制度與財務體系
財務制度尤其是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以固定資產為例:資產管理規章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固定資產賬實不符。首先,固定資產的構建、驗收、入賬時間與實際不符合,部分固定資產沒有驗收入庫就登賬,或是登賬后遲遲不入庫,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其次,驗票不驗貨。大多數非營利組織沒有成立專門機構對固定資產管理機構負責驗收,使貨物的驗收環節存在極大漏洞。再其次,偏重金額的驗收,忽視質量的驗收。部分不合格資產僅由于賬目金額相符被當成合格資產驗收入庫,使非營利組織資產質量難以保證。然后就是,驗收時間不及時。對于貨款已付的固定資產,購入了很長時間卻沒有進行驗收入庫,或者財務核算時因沒有驗收部門的固定資產入庫單而漏記固定資產,造成固定資產流失。最后,固定資產入賬價值不準確,造成固定資產的虛增或虛減,式實物與價值不符。對報廢固定資產不做報廢核銷手續,造成賬實不符。
(二)財務信息透明度低
一些非營利組織運營不規范、財務操作混亂,直至做出嚴重的敗德行為,這不僅直接影響到非營利組織當期的籌資效果,更降低了非營利組織的公眾信任度,從而影響非營利組織的長遠發展。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非營利組織財務不透明,至今國內有關管理部門對非營利組織沒有公開披露財務賬目和報告運營狀況的要求。
(三)籌資形式單一且資金匱乏
資金不足是長久以來非營利組織阻礙自身發展的一大難題。非營利組織的經費一般來源于政府撥款、社會捐助和提供服務的收入。我國現階段非營利組織正處于從政府領域向公眾領域的過渡時期,政府能夠提供的撥款數量大幅下降,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只能靠自籌資金、社會捐助和一定的服務收費。但由于非營利組織在資金籌措和運作能力上存在著能力欠缺的問題,價值非營利組織內部治理不足,信息不透明等問題的存在,導致社會對捐款缺乏信心,社會收入更加匱乏。在缺乏經濟利益存在的條件下,容易導致非營利組織缺乏籌資吸引力和籌資責任機制,這一財務特性也使得現時期沒有形成專門針對非營利組織的融資服務體系,這是非營利組織難以從銀行或資本市場獲得資金的重要原因。
(四)監督機制不健全
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來源主要為提供服務收入、會費收入以及捐贈收入,這一資金來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會計監管必然會出現“真空”現象。因其不屬于政府職能部門,不需要財政撥款,所以政府對其監督缺乏力度;同時他又不屬于市場經濟部門,不受稅法、工商等部門的強制性社會審計,這樣非營利性組織的財務管理將游離于外部審計監督監管之外,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內部財務核算及管理的渙散松懈,帶來財務風險。
三、加強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收入管理
收入管理是非營利組織財務制度建設的重要環節。我國非營利組織必須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堅決做到款項由財會部門或制定的授權部門的專人收取,任何部門、個人均不得經手現金和銀行存款,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收據的盤點清查。
(二)建立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制度
一是改進預算管理工作。加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預算執行的嚴肅性,并監督檢查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非營利組織要根據其工作目標,進行深入調研與科學核算,采用“零基預算”編制方法代替原有的“基數加增長”的預算編制方法。準確核定所需撥款的額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方案。嚴格按預算辦事,對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進行追蹤、監督和評價。二是嚴謹支出管理。非營利組織的支出按支出的用途分為行政支出和項目及活動支出分別進行管理。行政支出的管理應當厲行節約,盡可能控制行政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行政支出所占比重過高,說明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實現組織的社會使命,非營利組織難以持續發展。當然,行政支出所占比重過低,同樣不利于非營利組織的持續發展。
(三)加強監督力度
首先需要政府監督,應完善和改進《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其次,非營利組織應該定期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隨著非營利組織財務透明度的提高,政府部門、社會公眾以及資源提供者等對組織的正常運轉將實施更為有效的監管,非營利組織的效率和公平性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最后,提高公眾監督意識,讓社會公眾參與到非營利組織的決策、執行和反饋環節中,并可以通過公眾聽證會等方式增加非營利組織的透明度。
(四)積極擴展籌資渠道
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問題成為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首要問題,解決我國非營利組織的資金問題,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完善對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和相關法律、法規,為非營利組織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非營利組織本身要拓展自己的籌資渠道,擴大自創收入,可以進行商業投資,對非營利組織來說,投資是一種重要的籌資方式。例如慈善基金會可將閑置資金投入到房地產、股票或者期貨市場去實現資金的保值與增值。當然非營利組織進行商業投資必須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和合法性的原則。非營利組織在開展實現其社會使命的主要業務活動的同時,還可以從事一些相關的經營活動,將獲取的收入用于組織的發展壯大,以便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五)建立績效評估、完善權責分工
首先,我國非營利組織建立合理績效評估體系,嚴格規范評估程序。財務績效評估是指通過選取合理的財務指標和相關的非財務指標,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一定時期內各職能部門的績效進行客觀、公正和準確的評價,從而反映組織在評價期內的財務運行狀況及其財務績效。通過建立績效評估體系,使資金和績效掛鉤,可以逐步實現對資金從“注重資金投入”的管理轉向“注重支出效果”的管理。其次,我國非營利組織明確分工,職權分離。加強財務控制,立健全財務制度,做好會計核算工作。科學地設置會計賬戶,及時算賬、記賬、報賬,核算程序規范,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等,賬表相符,及時反映資金的收支情況。健全內部制度,規范標準的會計記錄,嚴格的定額核對。加強內部審計,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提高會計信息準確性、保證資產完整性、保證財務活動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