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巍
【摘要】目的 觀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絞痛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絞痛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綜合治療及舌下含服硝酸異山梨酯片,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再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療,兩組均治療14 d。結果 觀察組53例中,顯效25例(占47.17%),有效23例(占43.40%),無效5例(占9.43%),總有效率為90.57%;對照組53例中,顯效19例(占35.85%),有效24例(占45.28%),無效10例(占18.87%),總有效率為81.13%,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絞痛治療中具有滿意的效果,故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絞痛;氯吡格雷;應用效果;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1
急性心絞痛是冠心病心絞痛急性發作時的表現,以急性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心悸、肩背痛等為特點,疼痛多劇烈,患者難以忍受,其持續時間多達到甚至超過5 min[1],如急性心絞痛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常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后果嚴重[2]。治療急性心絞痛的藥物較多,臨床中應合理選擇藥物治療,以有效緩解心絞痛、預防疾病的復發。近年來筆者將氯吡格雷應用于急性心絞痛患者的救治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吉林省長春市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心絞痛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其中,觀察組男31例,女22例,年齡45~75歲,平均(59.4±5.7)歲,冠心病病程1~16年,平均(8.2±1.6)年;對照組男33例,女20例,年齡47~73.5歲,平均(59.5±5.4)歲,病程1.5~18年,平均(8.4±1.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年齡40~75歲,男女均可。②有明確的冠心病病史,且符合“急性心絞痛”的診斷標準。③入組前未使用任何藥物及措施治療者。④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40歲,或>75歲。②不符合“急性心絞痛”的診斷標準。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組前已使用相關藥物治療者,合并有肝、腎系統嚴重疾病者。④對本研究中的藥物過敏者。⑤未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綜合治療,指導患者嚴格臥床休息,不可活動,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激動;同時給予吸氧,并予美托洛爾片、阿司匹林腸溶片等藥物治療,同時積極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水平、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再予硝酸異山梨酯片(規格為5 mg/片)5 mg,3次/d舌下含服。治療7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再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規格為75 mg/片)75 mg,1次/d口服。治療7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①顯效:經治療后,心絞痛等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率、血壓及心電圖異常表現均恢復至正常。②有效:經治療后,心絞痛等癥狀及體征好轉,心率、血壓及心電圖異常改變等均有所改善。③無效:經治療后,癥狀、體征、心率、血壓及心電圖異常表現無改善,或至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53例中,顯效25例(占47.17%),有效23例(占43.40%),無效5例(占9.43%),總有效率為90.57%;對照組53例中,顯效19例(占35.85%),有效24例(占45.28%),無效10例(占18.87%),總有效率為81.13%,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心絞痛是臨床中十分常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易于反復發作,寒冷、情緒激動、飽食等是誘發因素。急性心絞痛的治療主要是以藥物為主,藥物種類較多,如何合理選擇藥物或藥物聯用是臨床醫生所面臨的主要課題。
綜上,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絞痛的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效果滿意,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白濤峰.急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治療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7):671-672.
[2] 魏中原.氯吡格雷與硝酸甘油片結合治療急性心絞痛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8):1399-1400
[3] 李保國.氯吡格雷聯合消心痛治療急性心絞痛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3):27-28.
[4] 王宏寧,趙建平.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絞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0):186.
本文編輯:劉欣悅